
第3章 一个个的都惦记抚慰金
“下到农村,你们几个偷奸耍滑不干活,一群人偷鸡摸狗,恨的老乡拎着棍棒追你们三里地。要不是我跟你爸主动赔钱,你早跟你那些狗友一起吃枪子了。
返城后,混吃等死啃老,你一件不落,啥便宜都想占,你咋不上天呢?”
李香琴劈头盖脸的一顿臭骂,一点不留情面,张建民被老娘骂的脸红脖子粗,还没狡辩就被媳妇揪着耳朵了。
“好啊张建民,你老实交代,下乡期间,招惹多少个小姑娘?”
王玉兰揪着他的耳朵,气的直跺脚,
“还骗我说是下乡拥抱大自然,原来是拥抱姑娘去了。”
“哎~,疼疼疼,媳妇你听我解释。”张建民歪着脑袋,陪着笑。
“你还有什么可狡辩的?我怎么就眼瞎的看上你这么个混子了,还央求我爸给你安排工作,一年有三百天都在我娘家混吃混喝,你家的好处倒是半点沾不上。”
王玉兰越说越气,猛地一用力,疼的张建民嗷一嗓子。
“妈~,你就这么坑我?”
“别往自己脸上贴金,你还没那个资格。”
李香琴嫌弃的看了他一眼,直接看着王玉兰,
“你们俩怎么看对眼的我不管,但老二工作的事情你也别觉得自家吃亏了,你爸是把他安排到修理厂当临时工,但人情往来的钱是老娘掏的,三百块钱占一个名额,外加两瓶酒两条烟。
我不管这个钱最后进了谁的腰包,但也别得了便宜又卖乖,膈应人。
自从老二跟你结了婚,就成了上门女婿,一直围着岳父岳母转,你爸妈直接多了个儿子,老娘这边倒是三过家门而不入。
老娘需要帮忙的时候,没人管,有好处了一个比一个跑得快,咋?就凭你们脸皮厚?”
王玉兰一噎,脸色黑沉,又无法反驳,最后哼了一声,丢下一句话扭头就走。
“你们家的破事,我才懒得管。”
“哎媳妇?”张建民想追,又不甘心,“妈,你到底想干嘛?爸的工作总得有人接手吧?”
“看看你们一个个自私自利的样子,心里只想着自己,一点当哥的样子都没有,我都替你们臊得慌。”
李香琴骂了一句,看着角落里的老四闺女,
“建红今年已经十九岁了,工作不落实就得下乡。乡下可不是好待的地方,尤其是女知青。我做主,你爸的工作由老四接班。”
众人一默,扭头看了眼角落里的老四,震惊的看着老妈。
特别是被突然点名的老四,眼珠子都瞪圆了,要不是眼眶子挡着,估摸着都得被吓的跳出来。
“妈,你没开玩笑吧?”
“就是啊,老四老五早晚要嫁人,爸的工作怎么能给她?”
“妈你糊涂啊,给了老四以后就是便宜外人。”
老三突然冲进来,吼了一嗓子。
“咋了,家里的好处只能你们占,老四就不行?都是老张家的孩子,老四乖巧懂事任劳任怨,你爸的工作是她该得的。”
李香琴撇了眼冲进来的老三,一群白眼狼的东西,
“一个个的占便宜没够,只想自己不顾别人。今儿我就把话撂这,老头子的工作就给老四接,谁也甭想惦记。否则,别怪老娘翻脸无情。”
“妈,老四一个女人,又是个面瓜性子,机械厂的工作不适合她。”老三不死心,继续反驳。
“机械厂的女职工多了去了,合适的岗位多了去了。只要有工作,老四就不用下乡劳动了。”
原本,老四的年龄就符合顶班要求,最适合接替老头子的工作。上辈子是她猪油蒙了心,亏欠了一辈子。
她想着老二好歹有个厂长岳父帮衬,老三媳妇连个工作都没有,肥皂厂也没有机械厂待遇好,以后日子艰难,就一锤定音,让老三顶上了。
因为她的这个决定,不但让老二两口子恨上了她,也导致闺女下乡劳动。
老四下乡的第二年,就嫁给了村里会计的儿子,可惜,老四女婿是个愚孝男。
短短两年,闺女就被她婆婆和小姑子欺负的面黄肌瘦,吃不饱加上繁重的体力劳动,导致难产,死在了镇卫生所,一尸两命。
等她赶到的时候,只看到瘦骨嶙峋的闺女顶着个突兀的大肚子,凄惨的很。
虽然她带着几个儿子侄子去婆家大闹了一场,却换不回自己的闺女,这也是她最后悔的事情。
李香琴深吸口气,冲角落里的老四招招手,
“老四过来,别听这俩混球瞎说,机械厂适合的岗位多了去了,后天妈带你去上岗。”
“妈~,我……”
张建红看着被妈握住的手,心里发涩,妈妈的手虽然很粗糙,但也很温暖。
从她记事起,妈眼里就只有大哥几个儿子,之后又一心关注六弟,就连小五都比她受的关注多。
家里的孩子多,爸妈都很辛苦,天天忙得团团转,嘴里不停的念叨埋怨,但手中的活从来没断过。
她体谅妈妈,所以一直默默的帮着干活,久而久之的,也就习惯了。
她以为这辈子都得不到妈妈的关注了,没想到妈竟然还惦记着她,操心着她的以后,原来被妈妈关注的感觉这么温暖啊!
“老四,别怪妈,家里的孩子多,你又是个懂事的,难免被疏忽。但工作的事情,妈不含糊,说给你就给你,绝对不让你下乡当知青。”
张建红捂着嘴,红着眼眶子,郑重的点点头。
其实她最近害怕的很,知青办公室已经发了近一批上山下乡的通知,用不了多久文件就能传达到居委会。
但凡符合年龄的青年,都得听从指挥,为四个现代化添砖加瓦。而她,刚好处在这个节骨眼。
都说乡下乱的很,尤其女知青,一不小心就能掉河里,然后被村里的汉子得嫁给村里的汉子。
“咳~,妈,工作给老四我们没意见,爸的抚慰金您准备怎么分配?”
老大赵建国咳嗽一声,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语气温和。
几人一听到抚恤金,眼睛蹭一下都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