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董卓求生之路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董卓的密令

董卓回到那满墙挂着兵器与甲胄的书房,沉声说道:“凉一。”凉一拱手一拜,恭敬地称呼:“主公。”然后侧身站立一旁,静候指示。

董卓接着命令道:“凉六、凉七、凉八及其手下共五十人,留下十个年轻者分配给凉三。

三日之内,前往雍凉二州。他们三人分别前往武威、张掖、陇西三地,其余人则分散各地。在雍凉二州,他们可以经商,可以成家立业,也可以落草为寇或参军,完全自由。但有两点必须注意:一是尽可能结交游侠豪杰,聚集可靠的流民百姓;二是不可伤害百姓。

半年内无新指令,边章、北宫伯玉、马腾、韩遂、李文侯等几人的军中或府中必须安插人手。安排不了的拿钱收买。

另外,你从我私库中取六百金,每人十金(相当于30万人民币),由你亲自分发,余下的钱由他们三人安排。商量出具体方案后汇报给我,出发前叫他们三人分别来见我。”

董卓继续安排第二件事:“去找凉四,让他在新招募的五千人中挑选五十名聪明可靠、背景清白的河东郡本地人。

明天一早让璜儿带出来,你亲自教导他们,把你的看家本领都传授给他们。要求三个月后,他们必须精通刺探军情、隐秘行动等各项任务。

下去吧,把凉三、璜儿、文优叫来。”

【董卓军马:除了新招募的五千士兵,还有牛辅的重甲骑兵五百人、轻骑兵五百人,段煨的轻骑兵一千人,战马五千匹,驽马四百匹,董越的弓兵四百人,长枪兵四百人,董璜的亲卫二百人,以及暗部曲一百零五人。(共计3000精锐,是“飞熊军”的前身)(董越军中优秀士兵优先的补给牛辅,段煨,同时负责押运粮草,也多是上过战场才1年的新军)

暗部曲皆是战死将士的后代,由凉一统领九人,负责暗中保卫董卓及刺探军情。

凉二副统领九人,负责暗中保卫董旻及传递京中消息。

凉三统领九人,明面上是府中管事,实则护卫董卓亲眷。

凉四统领九人,常年在军中,除董卓和凉一外,无人知晓其身份。

凉五最为聪慧,带领四人在府衙协助李儒处理事务。

凉六、凉七、凉八各统领十九人,常年在外打探军情或潜伏各地。】

凉一出去后不到一盏茶的功夫,凉三进入书房,拱手行礼:“主公。”然后侧身站立。

董卓吩咐道:“凉三,这两日凉一会调拨十名暗部曲归你调遣,连同你原先暗部曲共二十人。

先把府中上下所有人调查一遍,对于那些爱嚼舌根、乱打听、手脚不干净、爱动小心思的人,一律遣送走。

如果有身份不明或别有用心安插进来的人,一律处决,记得处理干净。

给你一个月时间,把郡中各县近几年的情况查一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查办作奸犯科的官吏、土豪乡绅、商人、世家子弟,目的是获取他们的钱财;二是调查影响恶劣的恶性事件,目的是树立良好的名声和政绩。

一定要偷偷地查,仔细查,要人证物证俱在。好了,下去吧。”

董卓走到桌案前坐下,拿起一卷空白的竹笺,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名字和地名。他卷起竹笺,又拿起另一卷,准备写给叔颖(董旻)。突然,他反应过来,刚刚写的字全是现代汉语文字。他拍了拍脑门,拿起那卷竹笺,丢进了火盆中。

“叔父,你叫我,我刚去看了祖母。”董卓抬头,惊讶地说道。他想起了自己还有母亲。董卓的母亲活到了九十岁,在董卓死后被砍了头。要不是董卓作死,说不定能活到一百岁呢。

“呵,这都亥时(9点多)你还去打打扰你祖母?。”董璜回应道。“从下午到晚上府上一直进进出出,祖母遣人来问,恐祖母担忧,跟祖母聊了聊天,说了调兵的事,还说了遇到两个英杰比试的事。祖母听到叔父叫我,就让我过来了。”

董卓点头,看了看董璜,都二十五六岁的人了,这些年跟着我各地平叛,亲事都耽搁,继续说道:“凉三有别的安排,明日加派三十名共六十名亲卫日夜轮守,看护好你祖母他们。

等牛辅、段煨部归营后,去他们那里各挑选五十名西凉汉子,要选沉稳冷静的。你先选,我再来把关。

另外,轮流派亲卫去各县打听寻访勇武、重义之士,我们缺人,文臣谋士也可以寻访。能请来的直接请来,请不来的我亲自去请。若是真有博学多才、武艺高强之人,高官厚禄总是要多给与咱们亲近之人。

前些天,我巡营时听士兵说起两位勇武义士,一个叫关羽,一个叫徐晃,你寻访时多留意,有消息了告诉我。好了,下去休息吧。”

最后,李儒来到董卓的书房。“文优,清点了多少粮草?”董卓问道。

李儒回答道:“两千八百石,按照岳父的吩咐,多给了一些,凑了整数,点了三千石给他们。”

董卓在心中默算:每人每天六两粮食,三千人就是一千八百斤。从河东郡到洛阳大约两百公里,快的话两三天就能到,那就按五天计算,总共需要九十五天的粮食,大约十七万斤。一石大约六十斤,也就是两千八百五十石。给三千石,就当卢植欠我一个大人情了。

“哈哈!也就是说,一辆马车拉两千斤,还需要一百多辆马车和马。还有甲胄兵器兵器帐篷等,多给50辆马车,牛车就不用了,马上春耕了!那么,三千石粮食是不够的。”

“差不多!”

“仓中还有多少粮食?”

五万多石!”

董卓安排道:“文优,你和凉五连同郡中胥吏检查军中粮草、兵械、官吏考评、各曹掾等,全面摸清底细。

要法办的法办,我们要为三四个月后的出兵做好准备。

1,要清查账目,多多囤积粮草,以剿匪,练兵,防范黄巾为由,慢慢把府库中的粮草转到我私库,当然出兵的事也是真是

2,本郡的两个孝廉名额抓紧敲定,不要只会官样文章要能干活的,名声不显的就帮他们扬扬名,最好是寒门,能跟着咱走的

3,多物色治郡人才,关东,关中,并州,雍凉等地的都可以,我听说颍川,琅琊不少名士。还有荆州,汉中等你多留意。

4,多接触打造兵器,甲胄的工匠,看能不能改进改进,还有造船的工匠,以后回西凉方便。最好和当地世家豪门合作,以建立商队为掩护。

5,就是经商,粮食,马匹,丝绸等,海上路上,调一些老卒,去信把董琚(董旻儿子),马上20岁了,你手把手教他。”

先这样吧,其他的以后再说!而后董卓练了2,3个小时的字,才休息!

【(小编查询加推导:可查——董卓父名董君雅,董卓母亲被封池阳君,董卓兄董擢,董卓弟董旻,董擢子董璜,董卓孙女董白)

(不确定可查——董卓女儿叫董宜董媛)推导思路:因为董卓亲眷名字基本都可在《诗经》中找到且寓意很好:

董卓父兄弟,雅,擢,旻三字从《诗经》,擢和卓同音,有延续的意思,《小雅•小旻》董旻为小儿子,取旻更显亲切。

董父是文臣,想必是极爱《诗经》。璜指美玉,《诗·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故推导:子侄辈就以玉字为辈。

本书暂定:董卓女儿董宜(李儒妻子),董媛(牛辅妻子),董卓儿子董琼(死了,但生了孙女董白),董旻儿子董琚,董卓后来又生了一个小儿子提前取名为董玖(美玉,正好三兄弟的儿女,生到第九个,所以叫董玖)其他人暂时用不到,就不推导了!】

故此,董卓亲眷脉络已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