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偷改错

释义
出 处《孟子·滕(téng)文公下》
近义词·知错就改
反义词·将错就错 ·屡(lǚ)教不改
集市上,各种各样的店铺摆着琳琅(lín láng)满目的商品。卖菜的吆喝(yāo he)着:“新鲜的大白菜!”
卖糖葫芦的也不示弱:“糖葫芦(hú lu),又香又甜的糖葫芦!”
卖鞋的、卖玩具的、卖肉的、卖书的……个个都用上最热情欢快的声音叫卖着,街上人来人往,整个集市十分热闹。
在这热闹的集市中,有一个少年。他穿着破了很多洞的衣服,蓬(péng)头垢(gòu)面,蹲(dūn)
在街边的角落。
他是一个乞丐(qǐ gài),正虚弱地对着来往的行人喊着:“行行好吧!给我点儿饭吃吧!”仿佛饿得已经没有力气了。
过了一会儿,一个衣着华丽的中年男子来到少年面前问道:“你还年轻,怎么不干别的活来养活自己呢?”
少年抬起头,双眼呆滞(zhì)地看着这个人,说:“我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我的爷爷是乞丐,我的爸爸也是乞丐。除了乞讨,他们没教我什么别的。”
这个男子摇摇头,对少年说:“我给你一处木房子,一块田地,你愿意自己干活吗?”
少年一听,连忙给这位好心的大人磕(kē)头谢恩:“我愿意!谢谢大人,谢谢大人!”

琳琅满目
满眼都是美玉,形容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多指书籍或工艺品)。
蓬头垢面
蓬:蓬草,散乱。垢:污秽(wū huì)。头发很乱、脸上很脏的样子。
就这样,少年住进了好心人安排的木屋里。
好心人走后,少年在新家里高兴得手舞足蹈(dǎo):“以后不用乞讨了,我每天只需要去邻居家偷一只鸡,这就足够我吃了。”
到了夜晚,他偷偷溜进邻居家里。他找准鸡圈(juàn)的位置,一只手抓住鸡的脚,一只手把鸡的嘴巴捂住,眼睛警惕(jǐng tì)地四处看。见没人发现,他连忙抓着这只鸡跑回自己家里面。

他偷东西的本领高着呢!他做乞丐的时候没人打赏银子,全靠偷东西填饱肚子。
手舞足蹈
双手挥舞,双脚跳动。形容高兴到极点的样子。
一开始,邻居以为鸡被黄鼠狼叼走了。他把鸡圈的围墙加高了,墙上的窟窿(kū lo ng)也补上了,鸡还是丢了;后面,邻居把鸡圈上了锁,鸡依旧丢了。
这会儿,邻居知道肯定是新搬来的少年偷走了他的鸡。消息传到那位好心人耳朵里,他过来找少年,劝道:“正正经经做人,要懂得是非好坏。偷东西可不是个好习惯呀!”

少年低着头,惭愧(cán kuì)地说:“我慢慢改正。先少偷一些,从一天偷一只改为一个月偷一只,到明年再停止偷吧!”
好心人生气地问:“既然已经知道偷东西是错的,就应该赶快改正,为什么要等到明年呢?”
学有所悟
发现了错误,要坚决地及时改正。如果想着一天改一点儿,这样是很难真正改掉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