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苦恼的叙述者
赵毅衡更新时间:2013-12-08 10:16:39
最新章节:第32章 参考书目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苦恼的叙述者》由赵毅衡所著,大部分篇幅,都是讨论叙述形式问题,过于深入到细节之中。为了醒目起见,我把《苦恼的叙述者》的分析原则在此作简要说明。在全书开头讲这问题,有先人为主之嫌,实际上,下面的讨论应是全书的结论。建议有兴趣的读者看完全书后不妨再读此节。
品牌:四川数字
上架时间:2013-03-01 00:00:00
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四川数字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苦恼的叙述者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第32章 参考书目
- 第31章 后记
- 第30章 结论与余波(2)
- 第29章 结论与余波(1)
- 第28章 中国小说的文化范型(4)
- 第27章 中国小说的文化范型(3)
- 第26章 中国小说的文化范型(2)
- 第25章 中国小说的文化范型(1)
- 第24章 小说作者在中国的命运(2)
- 第23章 小说作者在中国的命运(1)
赵毅衡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翻译与影响:《圣经》与中国现代文学
本书立足于比较文学,主要就《圣经》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进行研究。书中第一部分主要论述《圣经》在20世纪中国的译介和接受情况;第二部分主要研究《圣经》对现代文学的影响,如周作人、海子、冰心、茅盾、顾城、王蒙等文学创作都受到《圣经》的影响;第三部分主要论述韩素音、张晓风、蓉子、夏宇、斯人几人如何受《圣经》的影响并进行文学创作的。通过本书,读者可以较为详细地了解《圣经》在中国的译介、接受以及对中国现代文文学29.5万字 - 会员
明清以来文学中的广府风情研究
本书主要以明清以来的各种体裁的文学文本为对象,旨在多方面地研究文学文本中描绘的广府图景包括广府地区的商业风情、饮食文化、礼仪习俗、岁时节庆、民间信仰、娱乐习尚、园林建筑等,揭示其所蕴含的文化精神。以往研究广府风情的作品有很多,但缺乏从文学角度关照广府风情的视野,本书即是以此为切入点,全面介绍广府风情,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文学16.2万字 - 会员
狄更斯小说汉译研究
本书运用文体学、叙述学和翻译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英国作家狄更斯小说的汉译,强调文学翻译的独特性,探讨文学翻译中社会文化观念对文学形式的影响以及文学形式的变化如何带动思想内容的变化,说明小说像诗歌一样有时是不可译的,其研究成果既反映了目前国内狄更斯小说研究的新进展,也拓展了狄更斯小说汉译研究的广度与深度。文学24万字 - 会员
文艺复兴:现代文明的晨光
文艺复兴,顾名思义,是文学与艺术的复兴,也是古希腊文明的复兴。文明的所有主要领域,即文学、艺术、科学等,都得到了全面的发展,诞生了众多巨人与巨作。这些巨人与巨作,如永恒星辰,闪耀在历史的天空中。自文艺复兴之后,世界文化的发展可谓如江河湖海,汹涌澎湃,滔滔不绝,直至今天。文学14.1万字 - 会员
北京叙述:帝都、家园与现代性——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北京城市形象
本书主要以城市文化与文学表现出的北京想象为切入点,探究文学与北京、“文学中的北京”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蕴藏的内涵。在研究范式上,以区域、空间、人物(包括所属地域、阶级、性别)、意识、器物、情感为核心,将相似的作家及流派合并论述,文本形式包括小说、诗歌、散文、笔记、戏剧、文化现象等。文学21.9万字 - 会员
异域回声:晚近海外汉学之文史互动研究
本书聚焦于一种特定的文学现象,即古代文学中的文史互动,包括诗歌与历史的互读、历史与小说的互渗、历史与文化的互融等专题,涉及文史领域的重要体裁如咏史诗,经典作品如《三国演义》,重大事件如荆轲刺秦,并收录了与柯马丁、钱南秀、艾朗诺三位教授的对谈。在搜集英语世界的大量研究成果(大部分是新世纪以来、尚未被译成中文的论著)的基础上,结合海外汉学的发展,阐述汉学家对中国古代文史互动的最新研究方法和视角。文学19.7万字 - 会员
文学汉语实践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
本书以晚清至“五四”时期黄遵宪、严复、梁启超、林纾、王国维、章太炎、吴稚晖、胡适、鲁迅和周作人这十位“轴心作家”的文学汉语实践为中心,回归语言本位,沿着文学汉语的汉语造型、主体意识和文学形式等维度展开探讨,呈现语言层面的现代文学发生史。文学58.4万字 - 会员
传统七言古诗体制及其演变
古人所谓“七古”,除了真正的七古诗外,还笼统地包含了七言转韵律体、七言一韵新体、七言拗体三大类。有鉴于此,本书特将以上四类研究对象合称为“传统七古”,而有别于“真正的七古”。本书大量运用统计分析和罗列举证两种方法,对传统七古的体制及其演变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观照,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考察每一种体制要素的分类、发展和特点。二是厘清七古体制若干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三是纠正一些与传统七古体制有关文学24.3万字 - 会员
中国诗词曲史略
本书由上下两编构成。上编为诗歌史略,从诗字原始观念的形成、《诗经》和《楚辞》,论述到少数民族诗人和域外汉诗;下编为词曲史略,考察了从诗到词、从词到曲的转折,并且比较了诗词曲在形式、内容和风格上的异同,勾勒出词曲历史的发展脉络等。文学28.3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