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城乡中国”的交往叙事:20世纪80年代以来小说研究
张继红 郭文元更新时间:2025-04-28 19:21:18
最新章节:后记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作为对城乡社会生活的反映、想象与建构的独特审美方式,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小说从时间、空间、价值等多个维度,全面书写了城市化进程和“城一乡”关系中的物质交换、情感交流、空间交往和价值选择。这些小说一方面以矛盾冲突为叙事主题,揭示了城市化所产生的复杂社会问题以及传统价值的断裂;另一方面以交往叙事为审美姿态,积极建构和谐社会中的道德、信仰、伦理、美学新秩序,为“城乡中国”走向“美丽中国”的文化建构提供了丰富的人文精神档案。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1-08-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城乡中国”的交往叙事:20世纪80年代以来小说研究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后记
- 参考文献
- 余论 小说的发现、建构与局限
- 结语 城市化进程与社会文明价值建构的可能性
- 第四节 现代化与全面发展的“人”
- 第三节 城乡调和中的“人与人”
- 第二节 城乡一体中的“人与社会”
- 第一节 城乡二元中的时空感知
- 第九章 城市化进程书写与社会文明价值建构
- 第二节 交往叙事与社会变迁
张继红 郭文元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叙事学理论视角下的张爱玲小说研究
本书对张爱玲的作品做了深层分析,从而透视出她思考世界和把握世界的方式和方法。依据格雷马斯叙事理论解读张爱玲作品中爱情和欲望的故事,挖掘了作品中的人物及其功能。勾画了张爱玲在作品中呈现的隐含作者形象,隐含作者是真实作者张爱玲的理想的、文学的和第二自我的幻象,是在不同作品中的隐含形象。对张爱玲叙事时间策略和叙事时间维度进行分析,阐释了故事时间和文本时间,时间叙事和空间叙事,叙事时间的维度;世界时间、作文学22.8万字 - 会员
中国文学经典建构的理论与实践(1976—2016)
文学经典不仅是文学研究的重要理论问题,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学经典在文化建构、传承以及跨文化交流等方面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书基于近四十年来国内文学经典研究的理论路径、理论成果的系统性爬梳整理,将新时期以来文学经典论争的发生、发展及文学经典研究的困境与媒介文化变迁相关联,对文学经典论争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梳理大量的资料,在还原论争展开的文化现场的基础上,呈现四十年来文学经典论争的总体风貌和文学26.8万字 - 会员
诗性的浮沉:中国现代小说文体互渗现象
中国现代小说“文体互渗”现象主要呈现为诗意化和写实化两类范型。诗意化形象往往与“内倾型”人格的生命形态相关联,昭示了主体人格对于“诗性”生命形态的体验与守望;写实化形象往往与“外倾型”人格和意识形态高蹈的社会生活相关联,折射了主体人格逐渐趋向现实人生的境遇,彰显了“合理性”旨归。本书首次系统化探讨了中国现代小说“文体互渗”现象与生命“诗性”、“合理性”等精神文化内涵的“互文性”问题,具有独特的文体文学19.5万字 - 会员
契诃夫的创作与俄国思想的现代意义
本书以俄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经典文学最后一位伟大作家契诃夫的创作思想为例,结合对他与同时代经典文学另一位伟大的代表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比较研究,阐述俄国文学与俄国思想的内在关系。表明俄国文学本质所固有的人民性、伦理性、批判性和强烈的人道主义色彩,使俄国人即使在国力衰退的背景下仍然保持着文化自信。通过对生活意义的反复追问,契诃夫为人类打开了从闭塞狭隘通向辽阔远方的道路。在契诃夫无情地加以呈现文学23.3万字 - 会员
童话与儿童文学新探:杰克·齐普斯文集
本文集汇编了作者的13篇论文,所关注的问题包括:对儿童文学和文学童话的界定以及相关理论观点的构建,对欧美童话起源的探究与进化史的分析,对一些重要童话作家的再评价,探讨民间故事与童话对伦理道德的维系和对儿童成长的影响,以及如何在全球化时代践行面对面讲故事的传统等。这些文章较系统地展示了作者的理论体系与研究方法,对从事民间文学、民俗学、儿童文学、教育等领域研究的学生与学者有极大的裨益。文学22.6万字 - 会员
19世纪西方文学思潮研究(第四卷):唯美主义
本书从哲学、美学、艺术史、社会生活变迁以及东西文化交流等层面探究唯美主义思潮的发生语境,梳理其在19世纪主要欧美国家的发展谱系,将其“为艺术而艺术”的诗学理念细化为“艺术高于生活”“艺术自律”“艺术拯救人生”等层次并展开深度阐释,指出唯美主义诗学理论和文学创作既有相互对应的一面,又有互相错位的一面。文学40万字 - 会员
晚清标“新”小说论稿
晚清小说中有这样一类现象:喜欢在作品题名中标一“新”字以示不同,如《新石头记》《新飞艇》《新上海》《二十世纪新国民》等,数量不少,笔者名之为小说标“新”现象,其作品称之为标“新”小说。本书以此为研究对象,主要任务是在尽可能全面地搜集资料的基础上,对这一现象进行描述,对其成因进行探讨,并对其作品进行分类与分析。研究目的为试图填补晚清小说研究中的一块空白,并从这一角度对晚清小说进行观照,以期得到若干有文学30.4万字 - 会员
十国诗文集版本考述与十国文学研究(全二册)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6CZW004)的最终成果。第一编《十国艺文志考索》全面考察了有过著作的十国文人及其著作的种类、流传、存佚情况;第二编《十国文人集部著作序跋文字和著录文字辑录》考察了历代学者,尤其是历代刻书、藏书的学者,对十国文人屮有诗文集善本著作存世的文人作品的评价;第三编《十国文人集部著作流传过程和版本源流考辨》在辑录著录文字和序跋文字的基础上,通过比较版本异同,考察了有诗文集善本著文学112万字 - 会员
中华文学史料(第四辑)
“中华文学史料”对中华文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为促进中国古代文学史料学与地域文学文献的研究,增进会员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友谊,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古代分会2017年年会暨中原文学文献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7年10月6日至8日在河南郑州召开。会议由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古代文学史料研究分会主办,由郑州大学文学院承办。会议主要议题有中国古代文学史料学学科理论与方法,中国古代文学名家、名著史料研究,大数据时文学22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