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眠人](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344/20782344/b_20782344.jpg)
第1章 至极则易
尘夕镇某处后山
氤氲秀山,千仞悬崖之畔,一名稚嫩少年独杵崖边,踟躇不已,剑眉成簇,唏嘘长叹……
“天道不公,待你如同草芥,跳吧,一跳消千愁”。一道奸邪之音萦绕于少年耳后,宛如夜枭的啼鸣,连绵摄魂,每一个字都如同一把锐利的刀,直直刺进少年的心底,使得其心中愁闷愈盛一分。
就在少年被这声音搅得心烦意乱之时,一道温婉柔情之声打断邪魅的蛊惑,如同一缕春风,自另一耳廓发生。他心中乍生一丝暖意,却听到那声音接着说道:“所言极是,你既已怂孬,与其苟活残喘,倒不如一跳了之,反倒轻松不是?”。
“这……,……甚么烂剧本……,苍天啊!依照此情此景,这俩孽障不应是一正一邪,一个苦口婆心劝阻安抚,一个居心叵测怂恿撺掇吗?”(J:欸~就是玩!)少年满脸铁青,无语至极。正当踌躇徘徊,愤懑不已之时。
“咚!”一道闷雷般的炸响,毫无征兆地在少年耳畔惊彻,声音非巨,但却因突如其来,慑的其浑身一哆嗦,脚底猛一趔趄,身体顿时倾覆,朝前栽去。心中暗叫一声“完!”,便如离弦之箭一般从万丈崖边坠落而下。
空中的他面容苦丧狰狞,腾胸长吼,幽幽峡谷回荡起歇斯底里的呐喊:“我还年轻……啊!”。凌空的少年手挥足蹬,拼命地四处乱抓,只为谋一线生机。千钧一发之际,一块突兀的璧岩恰好滑至手中,少年当即死死扣住这救命稻草,止住下坠之势。待稍稍镇定,才发现一身冷汗已然打湿衣襟。
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少年终于爬上崖顶。惊魂未定的他,忍不住破口大骂:“他娘的,吓死老汉了,险些白丢了卿卿性命。从今往后再也不故作深沉、装模作样了……”骂完,他才突然想起,方才那突如其来的爆裂声究竟是从何处传来?实在是晦气至极!
少年定了定神,开始四下寻觅声源。不消片刻时辰,他便在遵甬池中发现了端倪。遵甬池本是后山山泉汇聚而成,一丈围圆、三尺深浅,呈碗凹之状,一直是少年练功后消除疲惫的圣地。可如今,池底却塌陷成坑,形成了一个二尺大小的洞口,奇怪的是,池水并未出现回流现象,向内望去,一片漆黑,深不见底。
少年绕着池水踱步数圈,眉头紧锁,心中推敲再三,想来方才那闷爆声便是由此而生。他死死地盯着洞口稚眉微皱,摇头晃脑地啧啧连叹,仿佛在做着一个关乎生死存亡的重大抉择。纠结好一阵,终究还是难抵挡内心的好奇,心一横,掏出萤曜石后,“噗通”一声跃入池底,潜入了黑洞之中。
遁入坍塌水洞后,少年才发现此乃一条水路。洞内暗流涌动,冰冷刺骨的水流幽幽地迎面涌来。少年手持萤曜石,微弱的光芒在黑暗中摇曳,勉强照亮前方的道路。他的身体如同一条灵动的鱼儿,循流逆游而去……
话说此山乃是少年所在家族的后山。少年名叫古今,是当地古家的二公子,年仅八岁。他生性顽皮却觉识具备。尽管勤奋刻苦,一心修炼,却总是事与愿违,其中缘由,还得从头说起。
古今有一个兄长叫古剑生,比其年长三岁。话说古剑生当真不凡,在念道一途上天赋异禀,堪称百年难得一遇的奇才,在古今这般年纪时,便已在当地年轻一辈中独占鳌头,成为众人可望不可及的存在。不仅如此,其非但天赋卓绝,德才兼备,心性也极为沉稳坚毅,几乎俘获了少年一代的追慕与敬仰。只因其所追求的道果高远,如今已离家问道三年有余,而今念道修为究竟达到了何种境界,无人知晓。(J:妥妥滴邻居家的孩子)
古今亦对兄长满怀羡慕与崇拜之情,想要跟循兄长的脚步振翅高飞。可奈何他已年满八岁,体内却连念道丹种的影子都未曾出现。或许是上天有意为之,将所有的天赋都赋予了兄长。不过,长辈们对古今也并未有厚此薄彼,同样疼爱有加。只是面对命运的捉弄,众人也只能徒叹奈何。这也使得古今常常日夜唏嘘,整日郁郁寡欢,渴望能得到上天的一丝悲悯,奈何天道无情,始终未曾眷顾于他,才有了方才那一场自短未遂的闹剧。
虽说古今迟迟未能诞生念道丹种,但他性情执拗,偏妄想在念道一途上闯出一片天地。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时常终日盘坐在后山之上,双目灼灼盯着一粒碎石,直瞪得面红耳赤,额头青筋暴起,豆大的汗珠不停地滚落。心中何其希冀那粒碎石能因自己的意念之力而动辄分毫,然而,碎石却始终无动于衷,任你天雷山火,我自纹丝不动。
所谓念道修行,即为念力修行。一旦踏上这条修行之路,修行者便会在识海之鼎内凝炼念道种子。待念种化丹,再经过意识的千锤百炼,便可拥有举物控神、掌生与灭的超凡能力,与精神力同属一个范畴。(注:大脑之中,意识如同浩瀚无垠的星海,而容纳意识的容器则如同丹鼎,故称之为识海之鼎。)
此前,不知经历了多少次,古今都凝神屏气,入定打坐,将识海之鼎内散乱的意识集中、压缩、崩碎,如此周而复始,循环往复。这样全神贯注的念道修行,实则极度耗费精力,每次不过一个时辰,古今便已通体汗如瀑下,却浑然不觉。可即便如此艰辛,所有努力却总是付诸东流,识海之鼎内依旧是一片散乱。
尽管在念道修行上毫无天赋可言,但古今在身法武学上却展现出了不错的悟性。于是,他每日除了坚持念道修行外,便是废寝忘食地疯狂研习家族拳法:七寸拳。
所谓七寸拳,并非如打蛇打七寸那般注重要害,而是在初步练习时,要求修行者从距离对手约一臂之内处出拳,将力量自远而近巧妙地分为七段。从最远处发力打出一段寸劲,随后每递进一层,便向前跟进一层,打出二段寸劲,依此类推。随着技艺的日益娴熟,直至练至超凡入圣之境,便能在距对手一拳左右之距打出七段寸劲。在古今看来,该拳法若命名为七段拳或许更为贴切合理,只是先辈们为何如此命名,如今已无从考证,他也不再过多纠结。
古今的七寸拳如今已练至大成,熟练掌握了七段寸劲。然而,要说这背后的缘由,却满是苦涩与心酸。
在此方世界里,以念道修行为尊。那些无法修炼念力的人,在念道修士面前,如同待宰的羔羊,毫无还手之力,翻手可降。对于毫无念道天赋的古今而言,念道修行这条康庄大道,却如同横亘在眼前的一道无法逾越的天堑。正因无法修出念力,他只能退而求其次,专心致力于武学修炼。所幸,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在武学上的这番努力,也算是有了一丝慰藉,让他的心灵得到了些许的安抚。
日日挥汗如雨,哪怕练得体无完肤,也从未有过丝毫懈怠与放弃。耳边时常回响着父亲那温和的话语:“天儿(古今的乳名),又去练功了吧,有无进展都没关系,念道一途,急不得,说不定哪天就会突然开窍,掌握其中的奥秘,从此一飞冲天呢,哈哈……哈……,咳咳……,为父先不打扰你了,有何困难尽管跟父亲说,切不可藏在心里……”
每至夜晚,在那灯光昏暗的房间里,总能听到父母那隐隐约约的窸窣对话。“还记得天儿出生时,风鸣电掣、雷云滚滚,天笼异象罩我古府,我等皆以为是天人下凡,我儿必定天尊神武,可如今却为何连一丝念道天赋都没有呢?”“唉,我不求天儿能成天选人上,只求他能开心平安便好。如今他每天表面上看似无忧无虑,实则内心苦不堪言,每每看到此,直教为娘的心如刀绞……”这些话语,古今听得真切,古剑生又何尝不知。因此,其自小便对弟弟宠爱有加,关怀备至,并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让自己变得无比强大,畅然天地、遍通百川,为弟弟撑起庇荫,为此,他愈发刻苦修行,不敢有丝毫懈怠。
话头转回。且说古今拿出萤曜石,潜入水口后,方才察觉到洞内是一条深邃曲折的水路。在水中小心翼翼地游刃前行,左右仔细查看,发现此洞更像是人为精心修凿而成。奋力潜游了数丈有余,却依旧不见尽头的迹象。幸而古今苦练肉身,得益于此,他的水下屏息功夫极佳。又向前游了数十丈后,原本水平走向的水道竟陡然垂直转折朝上。既已认定这条水径是人为修凿,心中笃定必然会有出口。果不其然,直直向上再游了约莫十丈左右,当面前隐约出现一道昏暗的镜面时,便已猝不及防地一头扎出了水面。他微微眯起眼睛,适应了一下光线,手举萤曜石四下仔细查看,才发现身处一间石室之中。石室约莫三丈方圆,并不是很高。室内布置简洁质朴,石桌椅一应俱全,只是上面布满了厚厚的尘土,想必已有数十年未曾有人涉足光顾了。
古今又详细地探查了一番,见别无他物,顿时兴致缺缺,转身离开。用力推开唯一一道石门,发现与之相连的是一道长廊。长廊通体石质,两侧石壁每隔三尺便镶嵌着一颗萤曜石,虽不能说十分敞亮,但也足以让人看清周遭。他沿着石廊向前走去,只见左右石门众多,每道石门的样式都不尽相同。其中,独有四扇门格外与众不同,上面镌刻着字样,分别为材宝、卷藏、器藏、关定。看到这些字样,古今顿时恍然大悟:“此处莫非便是家族后山的禁地?无论从方位还是目前的状况来看,都极为吻合,应该是八九不离十了。”
在古族之中,古今自幼便听闻有一处禁地,只知晓其大致方位与模样,至于禁地内部究竟是何景象,则一无所知。有传言说族规对此处严令禁止入内,然而,这实则是误传。此处禁地并非禁止他人进入,而是寻常人等根本无法进入其中。因为这里设有诸多禁制:念道四阶以下者皆会被禁制所阻、无古族血脉者同样会被禁制拒之门外……据其所知,近年来唯有已过世的祖父达到了进入此地的条件。即便是如今古家的家主,自己的父亲古牧远,也不过念道三阶圆满,对此只能望洋兴叹,徒唤奈何。一念及此,古今的好奇心瞬间被点燃,心中不禁暗自庆幸机缘巧合。常言道:既来之则安之。于是,他便堂而皇之地开始了一番探索。
先是来到材宝门,使出浑身解数,用尽全身力气,却发现石门依旧纹丝不动,仿佛生了根一般。再仔细查看,发现石门正中有一方盘状凸起,上面刻着三枚拳头大小的篆字:“七重劲”。古今见此,先是一怔,随后心中一喜:“家族拳法七寸拳,所施展之力称为七寸劲,莫不是与这七重劲对应?况且我已将七寸拳练至大成,不正好可以尝试打开此门?真乃天助我也!”想到此处,古今不再迟疑,当即摆开架势,抵拳沉腰,蓄势待发。刹那间,他双眼怒睁,眼神中透露出一股坚定与决绝,拳如惊雷般直击石包。待拳面重重地落在石包之上,一道沉闷的肉石碰撞声在长廊中悠悠荡开,随后,空气骤然凝固,安静得落针可闻。与此同时,石廊中猛然响起一道凄厉的狼号鬼哭:“好疼啊……啊……”
只见七寸拳打在石包上,仅仅发出一道闷震,石包却毫发无损。再看古今的拳头,此时已皮开肉绽,鲜血淋漓。他无论如何也未曾料到,这石包的硬度竟与外界的石头有着天壤之别。伴随着钻心的疼痛袭来,其不禁大失所望,满心的期待瞬间化为泡影。失落之余,古今又绞尽脑汁,想方设法,使尽浑身解数,试图打开这扇门,却依旧徒劳无功,无奈之下,他只好放弃。
而后百无聊赖地闲逛了毗邻的几间无名之室,发现里面俱是空无一物,唯有石壁之上遍布着剑痕、锤痕、斧痕、刀痕……想必曾是练功切磋的场所。再往前走几步,便来到了第二间有名之室门口,名曰“器藏”。古今见其门框墙面设有一石砖机关,当即伸手按动。随着石砖缓缓陷入墙壁,石门轰然一声打开。待看清室内景象,才发现地上摆满了各类兵家器物,琳琅满目,纷繁绕眼。石锁铁木、钩剑刀枪、斧钺棍戟,一应俱全,还有十枚三尺高的石球,模样怪异,不知作何用途。兴致勃勃地耍弄了一番后,才心满意足地离开。转而来到第三间有名石室门口,只见门上刻着“卷藏”二字。寻思良久,猜想这道门也如前两道一般设有机关,便上下摸索寻找。然而,一刻过去了,却一无所获,悻悻然无奈之下,怯生生地轻推一手,怎料石门竟轰轰而开,他一时失去重心,险些栽了进去,不禁又添了一脸铁青。
向内一瞧,古今顿时惊得呆立当场,只见石室内四壁皆是书架,上面陈列得满满当当,藏书汗牛充栋。略略一扫,便如灵猿般兴奋地一跃而起,扑向书架,左翻右览。书架之上约有数千本书籍,随手摸起一本,但见其名:斩龙术。
“嘶……”何等霸气的名字,古今一见,不禁倒吸一口凉气,随即口内生津,心中满是期待与激动,哆哆嗦嗦地翻开书面,浏览几页,却发现乃是念道术法。对于毫无念道天赋的他而言,无疑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当即气呼呼地将书撇在了一边。随后又接连翻阅了几本,依旧是念道功法,心中难免有些不甘。又转而来到邻壁的书架,发现这里的书籍种类与方才有所不同,该处的尽是灵药详解。心知其余书卷也应大同小异,故而撇嘴瞪眼,又转身走向另一壁,发现陈列的皆是前辈修行念道的心得感悟。
“……”正当古今满心失望,万念俱灰之时,无精打采地转首看向最后一壁,然而眼前一本名为碎石掌的功法,终于重新燃起了他即将熄灭的希望之火。此时的他如饿狼扑食,如饥似渴地捧着武学古本,贪婪地汲取着其中的养分。然而,阅览良久后,却发现此武学远不及七寸拳精妙高深。走马观花般地快速翻阅,如疾风卷残云般浏览着一本又一本典籍,却发现经手的尽是些低等武学:蛇形步、穿杨棍、十字剑法……
再插言一叙,在此间界中,人族以念道修行为根本,念道亦似专门为人族量身定制的修行之道,无论从修行的难易程度,或是驾驭能力而言,人族都当之无愧地成为最强的种族。反观肉身武学,却恰恰相反,一来需锻筋炼骨,锤炼肉身,这个过程极为难熬,况且肉身武道本就无极,自古以来,鲜有肉身成圣者。即便有,也大多属于妖兽之列。
古今深知自己修行念道已无望,只能苦习武道。可奈何肉身功法虽不算罕见,但尽是些低等武学,高阶武道功法甚至比念道功法更为稀有,实在教人难提兴致。正当其意兴阑珊,情绪低落之时,一本名为摩诃掌的籍册映入眼帘。此时的古今,已有些不屑一顾,准备草草一翻便弃之。然而,当他潦潦翻看几页后,却突然停了下来。
只见开篇八字真言:“掌孕五行,开天破地”,古今心中不禁鄙夷:“呵,此乃何等狂傲之言,只怕是吹嘘之流罢。”虽是不屑,可心底仍抱着一丝侥幸,便细细品读起来。此本仅有两篇,之后尽是空白,可当深入研读后,古今才惊觉,本掌法却真高深玄奥,远超想象,一时看得入了迷,浑然不知时间如白驹过隙般流逝。正当其读得津津有味之时,一股如洪荒猛兽般的困意猛地袭来,令其猝不及防。他拼命甩着脑袋,试图保持清醒,可却如同被施了迷魂咒一般,浑身绵软无力,根本无法抗拒。“呸,可恶,又来了!”他啐骂一声,随后便沉沉睡去。
此乃古今自记事起便患上的一种怪疾。每隔一段时日,便会在偶然的几日里,无论何时何地,突然发作。一旦困意来袭,他便会迅速入眠,且无论如何都不可抗逆。
“呵……呼~”第二日寅时刚过,古今在一阵悠长的懒腰后猛地惊坐而起。回神之后,才发觉自己竟在石室内睡了过去,一夜未归,家人必定心焦如焚。想到此处,他怀揣着摩诃掌,迅速动身原路返回。虽然往昔也有类似情况发生,自己修炼入迷时怪疾突发,便会在山上睡去,最终被管家寻到。但此次事态不同寻常,禁地秘处,恁一家人想破脑袋也不会猜到。
他沿着石道向外走去,不一时便抵达禁地正门,却发现禁制依旧,根本无法通行,无奈之下,只能转身准备依水路原路返回。
话说古今行至水路这端的石室池边,正欲下水潜游而回,不经意间回首,却突然发现后方石壁之上、池水的潺潺泉眼处,腕般粗的洞口竟在萤曜石的映照下竟发出一星反光。翻身走近细看,发现泉眼被一块不起眼的石头堵住,用力一抠取出石头,被堵的泉眼霎时如洪卸坝,激流而出。
“我道为何遵甬池之水愈发少起来,原是此处泉眼被堵了。”古今尖声怪叫着。借着荧荧光线,再端详手中那块方才反光的石头,却发现并无任何异常,想来无用,正准备扔掉,却发现小石子上一条豁口竟再度发出光亮。古今先是一惊,而后寻思片刻,由于借萤曜石的淡光着实有点看不真切,只得带出去再探究。于是,带上小石头,沿甬道向回游去。
半柱香时间后,“噗……”随着一声长呼,只见遵甬池底的黑洞口露出一个人头,不是别人,正是古今。
坐于池边,古今当即取出那石头仔细端详,见其上有一道裂痕,缝隙间隐隐展露晶莹,使劲一捏,石头当即裂开,石屑尽落,从中掉出一枚圆滚滚金色明珠,通体晶莹。捡起后研究半晌,也未看出有何端倪。古今便穿上衣物,将珠子塞入口袋,往回奔去。然而未走几步,忽觉口袋中发出轻微震动,似乎是那珠子发出。诧异的古今当即停下步伐将其掏出。(J:会是开了震动模式的手机么?)
正当其捻于指尖迎阳参看时,那珠子再度嗡嗡一颤,同时发出一道冲天光芒,遮天蔽日,直耀得人睁不开眼,古今立即抬臂挡住双眼。待那光柱闪烁良久后渐渐收拢,古今缓缓睁开双眼。就在那道光芒消散之际,一道黑影自其中缓慢的由虚化实,待古今微眯之眼渐行睁大,这才发现身旁突兀的出现了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