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本书的研究思路、方法及语料来源
1.研究思路
1.1 宏观与微观相结合
作为系统的专题研究,本书将从整体上对话语标记的性质、范围、类别、功能及话语标记的动态性等带有全局性的基本问题进行探讨。另外,本书选取话语标记的一个重要类别——言语类话语标记,并对言语类话语标记中的一些比较重要的、具有代表性的话语标记进行尽可能深入详尽的个案微观分析,以更好地发掘出汉语话语标记中一些隐藏着的语言规律,作更深层次的理论思考,加深对汉语话语标记的认识。
1.2 语法意义与语法形式相结合
在对有代表性的言说类话语标记如“顺便V一句”“说不X”“说X了”等进行个案分析时,本书注重在言语交际中观察其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同时注重揭示其所处语篇的形式表现特征以及使用模式的规律和条件,尽可能做到形式和意义相验证。
1.3 描写与解释相结合
在充分观察、描写言说类话语标记的功能基础上,从历时演变的角度对一些问题如言说类话语标记的成因、机制,以及言说类话语标记的变体原因等作出理论上的解释。
1.4 共时描写与历时探索相结合
本书从共时的角度出发,结合言说类话语标记的基本特征,研究它的使用出现频率、分布模式、语用功能及使用影响因素等,从而展示汉语言说类话语标记的基本情况。
在研究过程中不仅停留在对言说类话语标记的共时描写上,还注意追溯言说类话语标记的来源,做历时的探讨,对一些言说类话语标记的语法化过程及其成因、形成机制进行分析和探索。
1.5 动态与静态相结合
本书对言说类话语标记体系进行静态描写分析的同时,也密切关注言说类话语标记的动态性特征,并进一步阐明动态性产生的条件和原因。
2.研究方法
在研究过程中,本书将广泛吸取国内外现代语言学的新方法,注意运用对比分析、分布分析、语义特征分析、认知分析、个案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
例如对比法,即将使用言说类话语标记和不使用言说类话语标记两种情况做对比,看去掉言说类话语标记之后句子的句法结构、句子成分是否完整,句子意义的真值性是否会受到影响。通过对言说类话语标记使用与否的对比,从而达到确认是不是言说类话语标记,以及和其他一些同形异质成分如连词、语气词等的区分的目的,同时也能对言说类话语标记的基本特征有更清楚的认识。
本书所运用的研究方法还有描写统计法。对言说类话语标记的使用频率进行描写和统计,这不仅是确定一个成分是否虚化成话语标记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而且能够反映出言说类话语标记的不同的社会分布情况。
此外还有检索统计方法等。
3.语料来源
本书的语料主要来源于:
1)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语料库;
2)北京口语语料库;
3)有声媒体语言资源网;
4)转写的电视剧文本,如《家有儿女》等;
5)前人时贤的论文和著作及文学作品;
6)报纸、新闻、杂志等媒体文本;
7)互联网;
8)自拟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