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言说类话语标记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相关研究综述

1.话语标记研究现状

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语言学界对于话语标记的相关研究一直备受关注。而对话语标记进行界定的问题一直是相关研究中公认的最为棘手却又不能回避的首要问题,因为对话语标记的界定是最基本的问题,对话语标记如何进行界定直接影响到对话语标记其他一系列相关问题的研究进展情况。这一问题至今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定论。由于学者们的出发点不同和研究范围存在的差异,对话语标记的命名也难以统一而达成共识:语义联加语(semantic conjuncts)、语句联系语(sentence connectives)、逻辑联系语(logical connectors)、语义联系语(semantic connectives)、外加语标记(disjunct markers)、暗示词(clue words)、提示词(cue words)、提示语(cue phrases)、话语操作语(discourse operators)、话语小品词(discourse particles)、话语标记手段(discourse signaling devices)、指示手段(indi cating devices)、句外连接语(extrasentential links)、超命题表达式(hyperpropositional expressions)、会话常规语(conversational routines)、导语(prefaces)、语用联系语(pragmatic connectives)、话语策略语(gambits)、表意联系语(phati connectives)、语用标记手段(pragmatic devices)、语用表达语(pragmatic expressions)、语用构成语(pragmatic formatives)、语用操作语(pragmatic operators)、语用标记语(pragmatic markers)、语用功能词语(pragmatic function words)等冉永平:《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学研究综述》,《外语研究》2000年第4期。。其中影响最大并得到普遍认可的是discourse markers(话语标记)方梅(2005)认为话语标记是语用标记范畴当中的一个子类,在言谈当中起组织结构、建立关联的作用。而语用标记不具备此类组织言谈的功能,而是重在表现说话人的态度。本书对话语标记和语用标记不作区分。,本书采用“话语标记”这一名称,缩写为DMs。

1.1 国外话语标记研究现状

国外话语标记的研究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萌芽到现在已经走过萌芽、形成、发展阶段。学者们对话语标记语的研究涉及特征、功能、分类、语法化、词汇化以及第二语言习得、跨语言对比研究等许多方面。

国外对口语中的话语标记的认识最早见于Rnadolph Quirk在1953年的讲座《随意的交谈——日常口语的一些特征》,讲座中提到一些“修饰语”如you know、you see和well等在日常口语中经常使用。Quirk指出,这些修饰语在日常交谈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价值R. Quirk & M. Kuhn. Sherman, “Some Recent Interpretations of Old English Digraph Spellings,” Language 29(1953): 143-156.。Quirk的这一观点引发了当时学界对这些修饰语(相当于“话语标记”)的关注。到了20世纪70年代,话语标记研究伴随着会话分析、语篇分析和语用学等的发展而真正形成一个研究领域。

80年代中后期开始进入话语标记研究的繁荣时期,世界许多国家的学者对话语标记的研究兴趣不断在升温,学术界相关研究成果非常丰富。“80年代中后期是话语标记研究的黄金发展阶段。这段时间,无论研究队伍、研究成果,还是在语言学界的影响等,都远胜于前”黄大网:《话语标记研究综述》,《福建外语》2001年第1期。。研究者系统探讨了话语标记的诸多方面,他们的研究焦点一般是在话语标记的概念、程序意义和语用功能等方面,相关研究成果形成了几种观点不同的理论,代表人物有Schiffrin、Fraser、Blakemore和Brinton、Traugott & Dasher等。下面我们分别加以介绍。

1.1.1 Schiffrin的研究(语义-语用角度)

Debora Schiffrin是最早对话语标记作细致研究的学者,她在1987年出版了《话语标记》(Discourse Markers)一书。在该论著中,Schiffrin采用传统的“自下而上”的方法对英语中11个常用的话语标记作了细致分析和考察。这11个话语标记是,信息处理标记oh;反应性标记well;话语连接词and、but、or;因果性标记so、because;时间副词now、then;信息和参与标记you know、1 mean刘丽艳:《口语交际中的话语标记》,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第9~10页。

Schiffrin话语标记的定义是,话语标记语是“对话语单位起切分作用的顺序性依附成分”(sequentially dependent elements which bracketunits of talk)D. Schiffrin, Discourse Marker(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p.31.。她认为话语标记语应具有如下特征:


在句法上必须独立于所在的句子;必须位于语句的起始位置;必须具有某些韵律特点,如有自己的重音,后面有停顿,发音有弱化现象;必须在话语的微观和宏观层面起作用;必须在话语的各个层面起作用D. Schiffrin, Discourse Marker(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p.328.


Schiffrin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她只注意到话语标记对局部话语的连接作用,而忽略了话语标记在前后语篇中的连贯关系。

1.1.2 Fraser的研究(句法-语用角度)

Fraser采用“自上而下”的研究方法对话语标记进行界定和分类B. Fraser, “An Approach to Discourse Markers,” Journal of Pragmatics 14(1990): pp.383-395.  B. Fraser, “Pragmatic Markers,” Pragmatics 6(1996): p.167.  B. Fraser, “What Are Discourse Markers?,” Journal of Pragmatics 31(1999):pp.931-952.。Fraser认为,话语标记来源于连词、副词和介词短语,有一个核心意义,这种意义是程序性的而不是概念性的。

Fraser将话语标记置于语用标记语之下,认为只有那些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小句的词语才能叫话语标记语B. Fraser, “Pragmatic Markers,” Pragmatics 6(1996): pp.167-190.; Fraser根据话语标记的语用功能,把话语标记分为两大类,一是连接信息(messages)的话语标记,二是连接话题的话语标记;Fraser又把第一类分为四个次类:对比性话语标记,如but、however等;阐发性话语标记,如above all、besides等;推导性话语标记,如so、therefore、that、on that condition等;主题变化性话语标记,如by the way、back to the original point、incidentally、that reminds me等,然后分别进行论述B. Fraser, “What Are Discourse Markers?,” Journal of Pragmatics 31(1999): pp.931-952.。第二类不再细分。

Fraser的不足之处依然是没有从更大的语篇范围考察话语标记的语篇连贯功能。

1.1.3 Blakemore的研究(认知-语用角度)

近年来,伴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快速发展,从认知角度研究话语标记的学者和成果越来越多。从这一角度研究话语标记,可以很好地揭示话语标记的认知理据。认知理论认为,认知过程是一个明示—推理的过程。

Blakemore从认知角度对话语标记进行了研究D. Blakemore, Semantic Constraints on Relevance(Oxford: Blackwell, 1987), p.105.  D. Blakemore, Understanding Utterances(Oxford: Blackwell, 1992), pp.17-18.  D. Blakemore, “Are Apposition Markers Discourse Markers?” Journal of Linguistics, 1996:pp.325-347.  D. Blakemore, Relevance and Linguistic Meaning: The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 of Discourse Markers(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 pp.4-9., 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relevance theory)D. Sperber and D. Wilson, 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Oxford: Black- well, 1986/1995), p.122.是Blakemore研究话语标记的理论基础,Blakemore研究了话语标记是在语用推理中发挥作用的原因和机制,又从认知关联的角度界定了话语标记,连接性和非真值条件性同样是她的界定中非常重要的属性。她认为话语标记的连接功能是连接话语和理解该话语的特定语境假设的D. Blakemore, “Are Apposition Markers Discourse Markers?” Journal of Linguistics, 1996:pp.325-347.。Blackmore根据话语标记所激活的不同认知效果,把话语标记分为三大类:加强已知语境假设的话语标记、否定原有语境假设的话语标记和能够产生语境隐含的话语标记D. Blakemore, “Are Apposition Markers Discourse Markers?” Journal of Linguistics, 1996:pp.325-347.

之后,Blakemore又重新修正了自己的观点,用“意义的程序性”来代替“非真值条件性”这一界定话语标记的标准D. Blakemore, Relevance and Linguistic Meaning: The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 of Discourse Markers(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 pp.4-9.

认知-语用角度的研究较以前的连贯理论对话语标记解释力更强。但是这方面的研究目前还不够成熟,比如研究内容比较片面等。

1.1.4 Brinton、Traugott & Dasher的话语标记语法化研究

BrintonL. J. Brinton, Pragmatic Markers in English: Grammaticalization and Discourse Functions(Berlin: Mouton de Gruyter,1996), pp.33-36.、Traugott & DasherE. C. Traugott and R. B. Dasher, Regularity in Semantic Change(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 p.187.等语法化研究者重点研究了话语标记的语法化问题,他们认为话语标记的产生是一种典型的语法化现象。

Traugott & Dasher考察了副词性话语标记,考察指出该类话语标记的主要发展趋势是,由小句内的“谓词性副词”到句子性副词,最后到话语标记(连接性副词)E. C. Traugott and R. B. Dasher, Regularity in Semantic Change(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 p.153.。因此,话语标记的形成也应该是一种语法化现象P. J. Hopper and E. C. Traugott, Grammaticalization.2nd revised edn.(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3), pp.624-627.

话语标记的语法化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太为分散,缺乏系统的整理与总结。近期话语标记的研究范畴日益扩大,向多种领域拓展,如计算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翻译、跨语言对比、应用语言学(话语标记的习得)等,甚至扩展到课堂教学领域。

从国外的话语标记研究现状可以发现,学者们已经注意到了话语标记在话语中特有的语用地位和重要的研究价值,从不同角度所进行的研究均取得了较有影响力的成果。但是该领域的研究还不够全面系统。

1.2 国内关于汉语话语标记的研究现状

国内关于汉语话语标记的研究相对国外比较滞后,研究的深度及带来的影响都还比较小,只能算作起步阶段。

1.2.1 传统的相关研究

传统汉语语法研究中没有“话语标记”这个术语,《马氏文通》里所谓“虚字”中有些与此相像(如表提起的“夫”“且”等)马建忠:《马氏文通》,商务印书馆,1998,第277页。。吕叔湘、朱德熙指出“把一个句子结构打断,插一句进去,从前也有这种句法,但是不大常用”吕叔湘、朱德熙:《语法修辞讲话》,中国青年出版社,1979,第165~166页。。可见当时学者已经意识到插入现象,但没有作进一步研究。之后,黄伯荣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第96~98页。、张斌张斌:《现代汉语》,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第205页。、胡裕树胡裕树:《现代汉语(重订本)》,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第345~347页。等讨论了“独立语”“独立成分”“插入语”“插语”等问题,这些成分与国外关注的“话语标记”在性质上有些类似。在这个阶段,对插入语等的研究只是停留在静态分析的语法层面,还没有触及其超句的语用功能。学者们一般将其看作句子的特殊成分,主要从定义、性质、特点、类别及作用这些方面进行探讨,如王力王力:《中国现代语法》,商务印书馆,1985,第323~325页。、陈望道陈望道:《文法简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78,第29页。、邢福义邢福义:《语法问题探讨集》,湖北教育出版社,1986,第239页。  邢福义:《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第328~329页。  邢福义:《汉语语法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邢福义:《汉语语法三百问》,商务印书馆,2002,第62页。、范晓范晓:《汉语的句子类型》,书海出版社,1998,第315页。、骆小所骆小所:《现代汉语引论》,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第206页。、陈昌来陈昌来:《现代汉语句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第67页。、邵敬敏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第214页。等。

随着汉语语法研究的不断深入,汉语中对插入语的研究也开始转向句法-语用、语义-语用等方面,关注到其语用层面,如邢福义邢福义:《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第328~329页。、范晓范晓:《汉语的句子类型》,书海出版社,1998,第315页。。但是他们没有详细地给予理论阐述。廖秋忠在《现代汉语中的篇章连接成分》中描写了现代汉语篇章中连接成分廖秋忠:《现代汉语中的篇章连接成分》,《中国语文》1986年第6期。,其中相当一部分就是所谓的“话语标记”,但他没有从话语标记的角度作专门的研究。

汉语语法学者对插入语等独立成分的研究成果为研究话语标记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1.2.2 受国外话语标记理论影响的汉语话语标记研究

到了20世纪90年代,在国外的话语标记理论的影响下,国内的一些学者开始把目光投向汉语的话语标记,并取得一些研究成果。相关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

1)理论介绍与引进

冉永平从语用学角度概述了话语标记的研究现状,指出话语标记是日常会话中的一种十分常见的话语现象冉永平:《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学研究综述》,《外语研究》2000年第4期。。黄大网追溯了话语标记研究的发展历程,论述了话语标记研究的“关联派”和“连贯派”黄大网:《话语标记研究综述》,《福建外语》2001年第1期。。冯光武进一步对话语标记理论进行了阐发冯光武:《汉语语用标记语的语义、语用分析》,《现代外语》2004年第1期。  冯光武:《语用标记语和语义/语用界面》,《外语学刊》2005年第3期。

2)话语标记的意义和功能研究

主要有:何自然、冉永平何自然、冉永平:《话语联系语的语用制约性》,《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年第3期。,何自然、莫爱屏何自然、莫爱屏:《话语标记语与语用照应》,《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陈新仁陈新仁:《从话语标记语看首词重复的含意解读》,《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于国栋、吴亚欣于国栋、吴亚欣:《话语标记的顺应性解释》,《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李佐文李佐文:《话语联系语对连贯关系的标示》,《山东外语教学》2003年第1期。,李勇忠李勇忠:《论话语标记在话语生成和理解中的作用》,《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马萧马萧:《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功能与翻译》,《中国翻译》2003年第5期。,肖亮荣肖亮荣:《语用标记语及其对语用含混的揭示作用》,《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李健雪李健雪:《话语标记与元语用策略关系研究》,《外语教学》2004年第6期。,冯光武冯光武:《汉语语用标记语的语义、语用分析》,《现代外语》2004年第1期。,莫爱屏莫爱屏:《话语标记语的关联认知研究》,《语言与翻译》2004年第3期。,王扬王扬:《话语标记的认知语用诠释》,《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杨竹君杨竹君:《话语标记语的功能研究》,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孙洪玲孙洪玲:《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功能分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魏春梅魏春梅:《话语标记语的作用及礼貌原则在其中的运用》,《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梁惠梅梁惠梅:《话语标记语及其语篇联结功能》,《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6期。,王建丽王建丽:《话语标记在话语生成和理解中的作用》,《现代教育论丛》2007年第3期。,周彪、朱海玉周彪、朱海玉:《元语用意识下的话语标记语分析》,《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陈振宇、朴珉秀陈振宇、朴珉秀:《话语标记“你看”、“我看”与现实情态》,《语言科学》2006年第2期。,韩蕾、刘焱韩蕾、刘焱:《话语标记“别说”》,《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尹海良尹海良:《现代汉语“别说”的篇章衔接功能及其语法化》,《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李宗江李宗江:《“看你”类话语标记分析》,《语言科学》2009年第3期。,张旺熹、姚京晶1张旺熹、姚京晶:《汉语人称代词类话语标记系统的主观性差异》,《汉语学习》2009年第3期。等。

这些文章主要对话语标记意义及其功能进行了探讨,指出话语标记的功能是语用层面的,意义是非概念义的,核心意义是程序性的。

3)话语标记的分类

冉永平冉永平:《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学研究综述》,《外语研究》2000年第4期。  冉永平:《话语标记语you know的语用增量辨析》,《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  冉永平:《言语交际中“吧”的语用功能及其语境顺应性特征》,《现代外语》2004年第4期。是国内话语标记研究领域较有影响的代表之一。冉永平以关联理论和顺应理论为框架,根据话语标记的语用功能,把话语标记划分为8个小类,①话题转换标记,如“话又说回来”等;②话语来源标记,如“众所周知”等;③推论性标记,如“由此可见”等;④重述标记,如“我的意思是” “换句话说”等;⑤言说方式标记,如“简而言之”“恕我直言”等;⑥对比性标记,如“不过”“但是”等;⑦主观评价性标记,如“幸运的是”等;⑧言语行为标记,如“我告诉你”“你说实话”等冉永平:《The Pragmatics of Discourse Markers in Conversation》,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0,第43~56页。。这种分类得到学者的广泛认可,但是在具体归类时有时会出现交叉现象。

刘丽艳把话语标记看作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功能类,根据形式(是否拥有原始词汇形式),把话语标记分为“非词汇形式话语标记”和“词汇形式话语标记”两大类刘丽艳:《口语交际中的话语标记》,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第28页。。刘丽艳进一步指出,非词汇形式话语标记是指不从其他词类系统中虚化而成的形式固定的话语标记,如“喂”“哎”“啊”“嗯”“呦”等;词汇形式话语标记是指从其他词类虚化而成,如“我说”“这个/那个”“那么”“好”等刘丽艳:《口语交际中的话语标记》,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第28页。。但是该文对话语标记的界定范围过于狭窄。

4)从非话语标记到话语标记的语法化过程的探讨

方梅对“弱化连词”的来源及其话语标记功能进行了研究,指出连词由于语义弱化虚化为话语标记方梅:《自然口语中弱化连词的话语标记功能》,《中国语文》2000年第5期。。方梅对认证义谓宾动词的虚化情况进行了考察,认为认证义动词虚化的起点是“去范畴化”,其中表示评价意义的认证义动词控制度虚弱化程度最高,最终虚化为表达说话人视角和态度的话语标记方梅:《认证义谓宾动词的虚化——从谓宾动词到语用标记》,《中国语文》2005年第6期。

董秀芳对“X说”类的词汇化作了较为系统的研究董秀芳:《“X说”的词汇化》,《语言科学》2003年第2期。。董秀芳分析了话语标记“谁知道”和“别说”的形成是词汇化的结果董秀芳:《词汇化与话语标记的形成》,《世界汉语教学》2007年第1期。。曾立英考察了“你看”“我看”主观化为话语标记的演变历程曾立英:《“我看”与“你看”的主观化》,《汉语学习》2005年第2期。。姚占龙考察了话语标记“人称代词在+说、想、看”的形成是主观性不断增强的过程姚占龙:《“说、想、看”的主观化及其诱因》,《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年第5期。。曹秀玲从构式语法化的角度探讨“我/你V”类话语标记的形成及其制约机制曹秀玲:《从主谓结构到话语标记——“我/你V”的语法化及相关问题》,《汉语学习》2010年第5期。

5)其他角度

有学者从言语行为的角度来分析话语标记,如霍永寿探讨话语标记在言语行为实施过程中的调节功能霍永寿:《从言语行为的实施看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功能》,《外国语言文学》2005年第2期。。还有学者把话语标记看作一种元语言或者元话语何自然、冉永平、莫爱屏等:《认知语用学——言语交际的认知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如李秀明运用元语言理论比较全面的考察了汉语语篇中的元话语标记李秀明:《汉语元话语标记研究》,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第2页。

从国内的话语标记研究现状可以看出,汉语话语标记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相关研究还不是很成熟,研究中还存在一些不足:有关话语标记的相关研究还比较单薄,在话语标记理论上通常还是以引进、介绍为主,在分析和解释汉语话语标记相关问题时往往会受到西方话语标记理论的影响,较少结合汉语自身特点的分析,汉语话语标记的理论体系还有待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研究内容较为零散,缺乏系统性的分析与论述等。

2.汉语言说类话语标记研究现状

目前关于汉语话语标记的界定、范围等问题尚存在一定争议,但可以确定的是,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由言说词参与构成的,我们把这类话语标记称为言说类话语标记。汉语言说类话语标记目前还没有系统的研究成果。学界对有关言说词构成的汉语言说类话语标记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考察分析,研究多是个案的探讨。

通过文献检索显示,有关话语标记(含语用标记语)的中外文章(1979~2012)包括硕博士学位论文在内,共612篇,其中期刊文章430篇,博士学位论文10篇,硕士学位论文172篇。有关汉语话语标记的文章共234篇,题目属于言说类话语标记的论文共有53篇(不包括文章内容所举个案)。下面对这些文章中谈及的言说类话语标记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2.1 早期相关研究

国内研究者早就注意到“说”等动词有一种特殊用法,如李人鉴李人鉴:《一种比较特殊的句子成分》,《中国语文》1961年第3期。、孟琮孟琮:《口语“说”字小集》,《中国语文》1982年第5期。、刘月华刘月华:《对话中“说”“想”“看”的一种特殊用法》,《中国语文》1986年第3期。、王健慈王健慈:《汉语评判动词的语义类》,《中国语文》1997年第6期。等,“说”有时不表言说义,不用作言说动词,如表提醒的“我说”。孟琮孟琮:《口语“说”字小集》,《中国语文》1982年第5期。注意到了北京口语中“说”字常和其他成分一起构成熟语性的短语,表示某种特殊的意义,并按在句子中功能的不同进行了分类,这些考察为后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刘月华刘月华:《对话中“说”“想”“看”的一种特殊用法》,《中国语文》1986年第3期。考察发现“说”“看”“想”等词具有一种特殊用法,并且对这种特殊用法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描述。这一时期,研究者多把这种词的特殊用法看作“插说”王力:《中国现代语法》,商务印书馆,1985,第323~325页。  刘月华:《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商务印书馆,2001,第650页。,或者是一种“特殊句子成分”李人鉴:《一种比较特殊的句子成分》,《中国语文》1961年第3期。,胡裕树称为“独立成分”胡裕树主编《现代汉语(重订本)》,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第345页。

2.2 言说类话语标记相关研究

言说类话语标记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2.1 虚化过程

董秀芳通过考察“X说”指出,现代汉语中有一批双音节或三音节甚至多音节的“X说”已经词汇化为词或者正处于词汇化过程中,认为他们的形成是短语词汇化的结果董秀芳:《“X说”的词汇化》,《语言科学》2003年第2期。。董秀芳分析了话语标记“别说”的形成过程和功能,指出话语标记用法的产生是词汇化的结果,并进一步概括出了词汇化的动因和机制董秀芳:《词汇化与话语标记的形成》,《世界汉语教学》2007年第1期。。姚占龙考察了现代汉语中“人称代词+说、想、看”结构呈现出的从“动作义”到“认识情态义”再到“话语标记”的主观性不断增强的过程姚占龙:《“说、想、看”的主观化及其诱因》,《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年第5期。

2.2.2 语用功能

韩蕾、刘焱指出对话中的“别说”具有认同和反对两种反应功能,非对话中的“别说”具有引发和转换话题两种功能,“意外”是话语标记“别说”的核心义韩蕾、刘焱:《话语标记“别说”》,《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尹海良指出话语标记“别说”具有“肯定—确认”、“否定—标异”、“标异—提醒”和“引发—阐释”四种功能,其中,“确认”和“标异”是话语标记“别说”的核心义尹海良:《自然口语中的话语标记“别说”》,《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张旺熹、姚京晶对“人称代词+看/说/想”类结构的话语标记用法从人称的角度进行了考察,对该类结构的话语标记能力和话语标记功能所表现出的系统性的不对称原因进行了探讨,指出是该类结构主观性等级的不对称造成的,而主观性等级的差异则源于不同的人称代词对对话框架的激活度的不同张旺熹、姚京晶:《汉语人称代词类话语标记系统的主观性差异》,《汉语学习》2009年第3期。

2.2.3 个案研究

关于言说类话语标记的研究有许多个案,重点举例如下。

话语标记“别说”的研究除了董秀芳董秀芳:《词汇化与话语标记的形成》,《世界汉语教学》2007年第1期。之外,还有:侯瑞芬侯瑞芳:《“别说”与“别提”》,《中国语文》2009年第2期。,刘永华、高建平刘永华、高建平:《汉语口语中的话语标记“别说”》,《语言与翻译》2007年第2期。,韩蕾、刘焱韩蕾、刘焱:《话语标记“别说”》,《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王健王健:《说“别说”》,《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年第2期。,尹海良尹海良:《自然口语中的话语标记“别说”》,《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张其昀、谢俊涛张其昀、谢俊涛:《话语标记“你别说”》,《汉字文化》2011年第1期。,唐善生、华丽亚唐善生、华丽亚:《“你别说”的演化脉络及修辞分析》,《当代修辞学》2011年第4期。,等等。

董秀芳还考察了来源于完整小句的话语标记“我告诉你”的功能,指出话语标记是高频使用的话语成分的规约化的结果董秀芳:《来源于完整小句的话语标记“我告诉你”》,《语言科学》2010年第3期。。李宗江以“我说”类话语标记为例,对关于话语标记的演变是语法化和词汇化的说法提出质疑,认为由短语或小句变为话语标记既不是典型的语法化过程,也不是典型的词汇化过程李宗江:《关于话语标记来源研究的两点看法——从“我说”类话语标记的来源说起》,《世界汉语教学》2010年第2期。

李胜梅以“话说回来”为例提出“言语自述”这一术语,并指出,自述话语单元的基本格式由“前项+自述短语+后项”构成李胜梅:《“话说回来”的语用分析》,《修辞学习》2004年第3期。。陈丽君考察了话语标记“我给你说”的虚化过程陈丽君:《话语标记“我给你说”的演变过程》,《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黄春妮对话语标记“说来说去”的语义类型、句法及其语用意义进行探析黄春妮:《试论作为话语标记的“说来说去”》,《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第5期。。任振翔任振翔:《浅析话语标记“不是我说你”》,《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第5期。、乐耀乐耀:《从“不是我说你”类话语标记的形成看会话中主观性范畴与语用原则的互动》,《世界汉语教学》2011年第1期。考察了“不是我说你”的功能及在言语交际中的主观性和语用原则之间的互动关联。

其他的个案研究主要有:“X说”李小玲:《话语标记“X说”的词汇化研究》,汕头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最后,我说一句”陈丽梅:《元话语标记“最后,我说一句”的修辞分析——兼谈“最后,我说两句”》,《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8期。“我/你V”曹秀玲:《从主谓结构到话语标记——“我/你V”的语法化及相关问题》,《汉语学习》2010年第5期。“我说什么来着”吕为光:《责怪义话语标记“我说什么来着”》,《汉语学报》2011年第3期。,等等。

2.3 言说类话语标记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以上是前贤对言说类话语标记的研究情况,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对言说类话语标记进行了研究,取得了程度不等的成果。这些研究成果的取得,对进一步考察和分析言说类话语标记的功能和作用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特别是对于言说类话语标记的定义、研究范围以及研究思路上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

然而,在综观前贤研究的基础上可以发现,这些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研究多以个案考察为主,研究内容比较分散,对言说类类话语标记的研究还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

其次,还缺乏对汉语言说类话语标记的形成规律及制约条件,比如形成的动因和机制等进行概括和归纳,也缺乏相关研究的理论上的提炼与总结。

存在的这些问题和不足正是有待我们开垦的新领域,如研究言说类话语标记要从多个角度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多维研究,构建一个言说类话语标记体系,等等。

因此,我们还需要对言说类话语标记进行更加全面系统的考察和研究,才能更为深入地探索和发现言说类话语标记的性质特征、语用功能以及标记形成的动因机制等问题。我们相信汉语言说类话语标记的研究进展和前景将更加令人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