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关注老年人便秘
便秘是老年人最常见的消化系统障碍,据统计,西方国家人口的2%~28%患便秘。对60岁以上老年人的调查显示,慢性便秘患病率为15%~20%。而对18~70岁成年人进行的一项随机、分层、分级调查表明,慢性便秘的发病率为6.07%,女性是男性的4倍以上,且精神因素是高危因子之一。便秘虽然不是一种疾病,但是常给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带来烦闷和痛苦,甚至影响睡眠与饮食。由于每日排便次数减少,毒素容易被吸收,危及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因此,预防便秘对防止疾病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
健康人排便习惯多为每天l~2次或1~2天排便1次,粪便多为成形或软便,少数健康人的排便可每天3次,或3天l次。便秘是一种由单个或多个病因综合引起的一种症状,其表现为排便次数明显减少,每2~3天或更长时间一次,无规律,粪质干硬,伴或不伴排便不尽感。便秘患者排便习惯的个人差异很大,摄食种类及习惯、生活方式、环境、精神状态等都可以影响排便。
1.便秘分类
(1)慢传输型便秘。慢传输型便秘最常见于年轻女性,在青春期前后发生,其特征为排便次数减少(每周排便少于1次),少便意,粪质坚硬,因而排便困难,慢传输型便秘是由于结肠运动功能障碍所致。糖尿病、硬皮病合并的便秘及药物引起的便秘,多是慢传输型。
(2)出口梗阻型便秘。出口梗阻型便秘是由于腹部、肛门直肠及骨盆底部的肌肉不协调导致粪便排出障碍。一些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的直肠内压力不够,不能排出粪便,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用力排便时盆底不能下降。在老年患者中尤其常见,其中许多患者经常规内科治疗无效。
出口梗阻型可有以下表现:排便费力、不尽感或下坠感,排便量少,有便意或缺乏便意;肛门直肠指检时直肠内存有不少泥样粪便,用力排便时肛门外括约肌可能呈矛盾性收缩。
(3)传输时间正常型便秘。传输时间正常型便秘为粪便在结肠以正常速度推进,大部分患者胃肠传输试验正常。这些患者对自己的排便频率有错觉并且常常出现心理社会因素。一些患者存在肛门直肠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很难与慢传输型便秘患者区别。
2.临床表现
(1)便意少,便次也少。此类便秘可见于慢传输型和出口梗阻型。前者是由于粪便传输缓慢,使便次和便意均减少,但间隔一定时间仍能出现便意,粪便常干硬,用力排便有助于排出粪便。而后者常是感觉阈值增高,不易引起便意,因而便次少,而粪便不一定干硬。
(2)排便艰难、费力。突出表现为粪便排出异常艰难,也见于两种情况,以出口梗阻型更为多见。患者用力排便时,肛门外括约肌呈现矛盾性收缩,以致排便困难。这种类型的便次不一定少,但费时费力。如伴有腹肌收缩无力,则更加重排便难度。第二种情况是由于粪便传输缓慢,粪便内水分过多被吸收,粪便干结,尤其是长时间不排便,使干硬的粪便排出异常困难,可发生粪便嵌塞。
(3)排便不畅。常有肛门直肠内阻塞感,排便不畅。虽频有便意,便次不少,即使排便用力也无济于事,难有畅通的排便。可伴有肛门直肠刺激症状,如下坠、不适等。此类患者常有感觉阈值降低,直肠感觉高敏感,或伴有直肠内解剖异常,如直肠内套叠及内痔等。个别病例的直肠感觉阈值升高,也出现类似症状,可能与合并肛门直肠局部解剖改变有关。
(4)便秘伴有腹痛或腹部不适。常见于肠易激综合征便秘型,排便后症状缓解。
以上便秘类型不仅见于功能性便秘,也见于肠易激综合征便秘型。同时对器质性疾病如糖尿病引起的慢性便秘及药物引起的便秘,均可有以上类型的表现,应注意分析。此外,以上各种情况常混合存在。
应注意便秘报警征象如便血、腹块等以及有无肿瘤家族史及社会心理因素。
对怀疑有肛门直肠疾病的便秘患者,应进行肛门直肠指检,可帮助了解有无直肠肿块、存粪以及括约肌功能的问题。
3.便秘处理
首先,老年便秘应选用微生态制剂。因为这类制剂不仅可以清除体内“垃圾”,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使肠道功能恢复正常,保持大便通畅,还能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且不良反应少。常用的有含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和粪链球菌的双歧三联治活菌等。
其次,可根据老年人的体质和病情选用内服缓泻剂。
(1)单纯性便秘患者,可选用麻仁丸、通泰胶囊和乳果糖。麻仁丸属润肠通便药,每天1~2次,每次6克。通泰胶囊为天然纤维类植物多糖,首次剂量可加倍,维持剂量为每日3次,每次1~2粒,服用时需充分饮水,以空腹服效果最佳。乳果糖通便温和,便秘时的头两天每天服2~3次,每次10~20g,以后每日1次,每次7~10g。但要注意,糖尿病患者慎用或禁用!
(2)老年高血压、心衰的便秘患者,除了麻仁丸、乳果糖外,还可选用缓泻剂。如液状石蜡,常用量为15~20ml,用药后6~8h出现效果,宜睡前服用,但不宜长期服用。
(3)老年糖尿病伴便秘的患者可选用西沙比利,西沙比利可加速胃、肠蠕动,一般用量为每日3~4次,每次5~10mg,餐前服用,但使用该药时应减量。该药禁止与酮康唑、伊曲康唑、咪康唑、氟康唑、红霉素、克拉霉素等药同服。
(4)老年便秘者也可选用润滑肠道的各种栓剂,如开塞露、甘油栓等。开塞露为内含甘油的外用肛门栓剂。
老年便秘者在使用泻药通便时,还必须注意:
(1)长期使用某一种泻药,可造成对泻药的依赖,使直肠黏膜的应激性降低,一旦停药,正常的排便功能难以恢复。因此,使用泻药最好通便后即停,或与其他通便药交替使用。
(2)忌服有刺激性的泻药,如大黄、芒硝、蓖麻油等。因为这类药在小肠部位即起导泻作用,如果多用可引起腹泻、失水、失钾,导致代谢紊乱。
(3)忌长期服用液状石蜡。长期服用该药,会影响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刺激胃肠道肉芽组织增生。
(4)老年便秘患者应谨慎使用能抑制胃肠道蠕动的镇静剂、抗胆碱药[如阿托品、颠茄、山莨菪碱、普鲁本辛溴丙胺太林等]和有收敛作用的含铝制剂、钙制剂、可待因等药物,因为老年人对这些药物非常敏感,服用这些药物后可能诱发或加重便秘。
另外,老年人如有心肾功能不全、高血压、肠梗阻和肠出血,禁用刺激性泻药酚酞(果导)。
当然,除了使用一些泻药通便外,老年人还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每天定时排便,多吃粗粮、蔬菜、瓜果,平时多饮水,增加体力活动等,这都有助于防止便秘的发生。
老年人便秘并不一定是由疾病引起的,多数是因活动量减少,肠道蠕动缓慢,直肠肌及上腹萎缩,张力减退等,导致排便无力而引起便秘。另外,不良生活习惯也可造成便秘。例如有些老年人平时缺乏运动,饮水过少,吃的食物细而精,嗜食辛辣;又因牙齿松动或脱落,不能吃含纤维多的食物,因缺乏纤维素,粪便体积较小,大肠的蠕动变慢,形成便秘。还有的老年人没有定时排便的习惯,无意识地抑制排便,造成排便反射感觉降低,冲动减弱,粪便在大肠内停留过久,水分被吸收而变干变硬。造成排便困难。再有,老年人因患慢性病(高血压、肾病、心脏病)服用某些药物,如利尿药,抗惊厥、抗忧郁、抗高血压等药物的使用不当而导致机体脱水,肠蠕动缓慢,从而引发便秘。此外,精神紧张、焦躁不安使全身神经系统受到影响,从而使胃肠功能受到抑制,亦可发生便秘。
老年人的便秘多数属于单纯功能性便秘。除适当活动外,更要注意饮食,养成良好习惯,其目的是利用食物因素刺激肠道蠕动,促进排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