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翻译
用眼神交流的人和用声音交流的人
互相大声说话的欧洲人
这是在马赛海岸附近的一个并不太大的餐厅吃饭时发生的事情。服务生在把食物拿到客人餐桌那儿的时候,在英国的话,服务生会说声谢谢,然后把盘子放下。如果是在法国的话,客人必须得说谢谢。不光是道谢,还要支付小费(法文叫做プールボワール),这对于没有支付小费习惯的日本人来说仿佛是遭受打击,只有低声抱怨一下了。
虽说是在大海附近,在欧洲却不知为什么,很少能够感受到海滨的气氛。正好是中午时分,一个叫做フォセアンABC的餐厅非常拥挤。在马赛所特有的非常开朗又略带杂乱的热闹声中一个很大的声音在店内响起。“谢谢!”那是和我一样正在吃饭的中年肥胖男性对服务员说出的一句话。就好像是牛的叫声一样非常洪亮,而且又带着圣职者在教堂内唱弥撒时候抑扬顿挫的发音方式。若是日本人的话,一定会感到很难为情,或者觉得很愚蠢,不会做这样的事情吧。也弄不清楚他本人是不是真心地在表示感谢。但是至少,他用他的大嗓门坦率地表达了他自己的存在以及自己的想法。
对于欧洲人来说,不说话的人,不被表达出来的意志,就等于没有任何社会交流的价值。通过发出声音,人们才开始互相确认对方作为人的存在以及作为人所拥有的意志和欲望,在互相对立和斗争的关系中实现作为人的自我主张和相互理解。
沉默即是杀意
两个人之间,不说很多话的话好像就不行,这是某些人的行为表现,实际上如果两个欧洲人互相面对面而又保持沉默的话,男女朋友的话先另当别论,那一般是指一方对另外一方抱有敌意,或者在表示无条件投降,一定是二者之一吧。可以说本能的具有斗争性也会自我防卫的欧洲人,如果并没有要加害对方的意思的话,自己的想法在日常生活中都必须明确地表达出来。由此礼仪才会不断的发展,即使身体稍微接触一下,法国人也会连连说抱歉。
而像日本人那样深情款款地看着对方的举动在欧洲人当中是行不通的。如果看不出沉默着的人的敌意或者无条件投降的话,作为一个欧洲人,已经难以将对方看成是一个正常人了,而且如果既不是不能说话,看上去也不像是个笨蛋的话,会令人感到难以理解并且有些毛骨悚然吧。对他们欧洲人来说,眼睛并不像嘴巴那么会表达。
对于欧洲人来说,不说话的人并不是一个有生命意义的人。其中,完全进入对方的内心,用心去理解对方的日本式的对话是不存在的。日本人的对话最终也只不过是使说话人双方的心情平和,使气氛融洽的一种手段而已。根据不同的情况,有时甚至要通过宴会的形式来得到帮助,而与此相对,欧洲人的对话,对于每一个至今仍然生活在自我拯救原理中的市民来说,都是强调自我主张和自我防卫的唯一机会。
欧洲人会觉得没有比进入对方的内心更危险的事情了。那是因为很容易走向破灭的道路。即使是父母兄弟和别的亲人,最终也没有能够彼此相信的人。正是各自坚持强调自己的主张和他人相互斗争,由此维持社会秩序的规则,个人的个性以及人性才被发现。因此,不善于对话,在社会中难以立足,就等同于死亡。因为人们都互相认可了这一点,所以无论学生之间的争论变得多么激烈,一般情况下也不会诉诸暴力来进行最后的解决。
只要想在互相依存的社会关系中生存下去,面对对方却默不作声是不可能的。不说话来表达自己的主张,就不会得到任何人的理解,而会被人忽视甚至无法立足吧。
听法国人的日常对话,他们经常会说“请听好”。这虽说是普通情况下一个经常被使用的句子,但是自己说的东西在原理上也还是要请求对方能听。因此,说出来的话,必须条理清楚地排列,以便让对方接受。在会话当中,始终会以「パルスク」的句子来作为开头来继续谈话。那是因为对于自己所说的话要找一个理由,被说出来的事情如果不是一件一件地让对方认可和对方互相确认的话,谈话就无法向前推进。有时,对方会说“明白了吗”这样一种先发制人的话,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吧。
用眼神交流的人和用声音交流的人
日本人和欧洲人的区别,可以说就是用眼睛交流和用声音交流的区别。要与用眼睛交流相对应的话,应该是用耳朵交流吧。如果仅仅是听的话,日本人的耳朵对于虫子的声音、风的声音都会有非常敏锐的感觉。问题在于是否发出声音,还是是否将语言进行理论的排列之后再发出声音。
对于文字的理解方式,用眼睛交流的人和用声音交流的人会有很大的差异。文字原本是将声音视觉化、固定化的东西,因此,进入眼睛的文字,必须用喉咙还原成声音来发声。在看书的情况下,用声音交流的人即使实际上没有发出声音,也可以用喉咙来阅读。可以说是通过皮肤具体地、并且有真实感地理解事物。
与此相对,用眼睛交流的人,始终是用眼睛来理解文字,很少用皮肤直接去感受。因此,对事物的理解方式就会变得抽象化、观念化,用文字表达出来的思想,也往往会转化为脱离现实的观念游戏,不会扎根在现实的社会和风习当中,出现了也会很快消失。和具体事物的存在方式和变化没有关系,仅仅是用文字组织起来的概念在人类的脑海中独立存在。
即使是哲学上、思想上的概念用语,在欧美国家也经常被用于日常会话当中,带有一些深刻意义,而在我们国家,那些难懂的并且非日常使用的汉语,或者片假名的原文特意地被使用,也是文字并没有伴随声音的证据吧。读书总而言之就是一种眼睛的游戏。全世界都没有像日本人那样博学的国民了。同时,像日本人那样不把知识转化为力量的国民也很少。
关于法国人和法语,森有正做了如下的阐述。
森(有正):比如说モンテーニュ要如何去发音,如何去读,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吉川(幸次郎):啊,在说怎样发音啊。
森:是的,因此一个感叹词,正如刚才所说的,会成为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在有日语注释的书当中,那样的问题完全不会涉及到吧。仅仅解释了它的意思。因此,我们虽然在说モンテーニュ的人生观是什么之类的问题,可是并不是那些,而是怎样的一种态度以及怎样的一种语气,或者包含着怎样的一种气魄在说那些呢?作为那样的一种内容,我们将由词语构成的文章,从那样的一个点非常详细地并且非常尊敬地根据那些要求来重新发言。那样的一种方式在法语学习当中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大的传统。比如说在那里,在小学会让大家背诵很多东西。パスカル也好デカルト也好,有时会让大家一起背诵一页半左右。这样一来,词语真正的精神,通过一边发音,一边感受,一边分辨,就不是在抽象地考虑单纯的意思了。
互相看的一个情绪反应
用眼睛交流的人,不喜欢通过对话来确认自己和他人的差别和共同点,而且也没有那个必要,所以总是不擅长外语。即使是他一个人阅读文字,一个人拍照,一个人看电影、电视,也能够在内心和日本人产生共鸣。因此,他只有在日本国内并在日本人的群体中才能够拥有作为人的价值。一旦从这个群体中脱离的话,他就好像一个婴儿,就好像一个人被置身于满是虎狼的森林当中,不得不抱有一种难以向周围的人表达的恐怖感。而在和日本人朋友在一起的时候,眼睛既是一个视觉的器官,也是一个语言的器官。只要互相对视,就能够明白对方的心理活动和感情。眼睛可以像嘴巴那样说话,因此,必须要经常留意四周,不可以随意地看别人。在电车当中坐着的人会一起睡觉,也确实是世界的一大奇观。曾经来过日本的一个巴黎的女孩说她真的是吃了一惊。这绝对不能单纯地说是由于工作疲劳或营养不够而产生的习惯。眼睛和眼睛是不可以对视的,可以说是这样的一种下意识,在人们坐在椅子上之后就开始起作用,条件反射似地让人们都闭上眼睛睡觉。
用眼睛交流的人,可以在一瞬间从对方的眼睛当中读出对自己的好感、敌意或者是漠不关心。确实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构成日本式集团的正是这样一种情绪性的共鸣。除此以外的东西,比如说为了互相确认彼此意志的语言,本来就没有必要。如果知道是朋友的话,就会很亲切地开始交谈,如果知道不是朋友的话,就只会进行形式上的交流或者默不作声。对于人际关系来说,比较重要的就是互相对视的情绪反应,互相交流的语言有没有都可以,或者只被认为是多余的显而易见的东西。
鼓励对话
日本人是没有语言的。作为一种在互相对立的人、拥有不同性质的人当中的真正的交流的手段是没有语言的。将不同性质的人物、不同性质的地区和图案,和自己用简单的语言结合起来,伴随着异常的精神紧张的高难度的智力性的工作。但是,如果不那样做,要怎样才能使自己变得客观化,在明天的国际社会中生存下去呢?不和不同性质的东西隔绝,而且也不过分亲密——日本人总是在一个完全没有往来的或者是互相熟悉依靠的群体中生活——通过语言将自己明确地表示出来,通过语言的思路,然后发现和别人的共存方法的这样一种精神态度,可以说是以前的日本人最最欠缺的东西。日本人很少会真正意识到人性的尊严也是因为这样吧。在没有和不同性质东西的直接接触,没有一个紧张的相互理解和相互依存的状态下,人性的尊严这种被抽象化的一般观念恐怕无法产生吧。
在新的人际关系产生之前,没有比对话的精神更重要的东西了。所谓的对话,并不是通过互相说话来和对方保持良好的关系。那是语言的争论本身,通过语言的争论,在朋友之间发现不同性质的东西,在相互对立的两者之间发现同样性质的东西的手段。而且,每一个人都互相地不太亲密也不太隔绝,基于真正的对话精神去不断寻求社会当中的共同生存的道路的时候,生活在今天去创造明天的文化,才开始真正地以一种普通的人性形式被创造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