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高血压研究新进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高血压脉胀理论的内涵与外延

一、血脉理论:脉胀(高血压)的理论基础
血是维持人体生命及生理功能最重要的营养物质,形成于先天之精的化生,又靠后天水谷精微的补充,故《灵枢·决气》篇云:“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由于其富含营养,所以又叫“营气”、“荣气”,《灵枢·邪客》云:“荣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其运行方式是在脉内,循脉管周而复始地流动。卫气,气的一种,具有保卫人体不受外邪侵犯的作用。《素问·痹论》说:“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它的活动力很强,流动很迅速,不受脉管约束,运行于脉外。卫气运行于皮肤、肌肉之间,能温养皮肤、肌肉。卫气熏于肓膜,散于胸膜,五脏六腑得到温养。卫气不但能温养内外一切脏器组织,而且具有滋养腠理、开阖汗孔、护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的作用。所以,《灵枢·本脏》篇云:“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者也。”
脉,即血管,是营气运行的通道。《灵枢·决气》云:“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生理情况下,营气行于脉中,流向各脏腑组织器官,卫气行于脉外,保护营气循脉道正常运行,故《灵枢·营卫生会》云:“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
二、血脉与血压的生理基础
(一)血压构成的三要素:血液、血管、心脏
血压是血液在动脉血管中流动时血流动力与血管自身的阻力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压力。当心脏收缩时,动脉血管扩张,心脏把血液从心脏输入主动脉,对主动脉产生一个较大的压力,推动血液在动脉血管里流动,这个压力就是收缩压,一般在90~140mmHg。当心脏舒张时,心脏向血管内输入血液的动作停止,二尖瓣关闭,主动脉血管收缩,产生一个弹性回缩力,挤压血液向前流动,这个弹性回缩所产生的压力就是舒张压,一般在60~90mmHg。这两个压力之间的差值,叫做脉压。血液能够保持在血管内不间断地流动,就是依靠两种压力差的推动力。如果其中任一种压力增高,超过正常范围,就形成了高血压。此外,血液的数量和质量也是影响血压的重要因素。血液数量充足,血管充盈,或者血液质量良好,流动滑利,则流动正常,如果血液过度充盈,或者血质黏稠,流动不利,都可致血管内压力增高,形成高血压。所以,心脏的推动力、血管的弹性力、血液的质量是形成血压的三大要素。
(二)血脉构成的三要素:心、血、脉
“心主身之血脉”(《素问·痿论》)。心是推动血液在脉管里流动的原动力。全身的血液能够在脉内正常运行,全靠心脏阳气的推动作用。这种认识与现代医学心脏泵功能的认识是一样的。
“血主濡之”(《难经·二十二难》)。血液主要来源于水谷精微,是人体重要的营养成分。正常情况下,血液会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量和质,即不多不少,不稀不稠,能够维持正常的身体营养需要。
“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灵枢·决气》)。脉是运行血液的通道。正如《灵枢·本脏》篇所云:“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而利关节者也。”表明血液是在密闭的脉管里周而复始地运行,与现代血液循环的机制完全一样。
人的生理功能来源于血的营养支持,血液必须按照脉的运行道路向全身输送,到达各个组织器官,而血液能够在脉道里流动,靠的是心脏阳气的推动作用。所以,心的推动力、脉的约束力、血液质量是脉搏形成的三要素。
(三)血脉正常运行的六项调节因素
与现代医学不同的是,中医把人体看做一个整体,血脉的运行,除了上述三要素以外,其他脏腑组织和气血津液等也参与了运行的调节。
肺:《灵枢·营卫生会》云:“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素问·经脉别论》云:“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府。”表明血液生成以后,必须经过肺朝百脉的氧合作用,才能发挥营养作用。这与现代医学血液能够在肺脏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交换的道理是一样的。
肝:“肝藏血”,“肝为血海”,“人卧,血归于肝”,“人动,则血归于诸经”(《素问·五脏生成》)。肝的贮藏能力对血液有调节作用,与湖泊对江河的调节道理相同。同时,肝有疏泄气机的作用,而气为血帅,所以,肝对血脉的运行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如果肝气郁结,气滞血瘀,可引起心脉不通,脉压增高,脉搏胀满。
脾:“脾生血”,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血液生成是否充足,在于脾胃消化吸收的水谷精微。所以,气血充足与否,与脾胃是否健运有重要关系。“脾统血”,脾气能约束血液在脉道内正常运行。脾虚,约束无力,则血液可溢出脉外,导致出血疾病发生。
肾:“肾藏精”,精血互化,肾为水脏,主水的调节,水液为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肾虚不能主水,则水液停留体内,可使脉道过度充盈,脉压增高,脉搏胀满。所以,肾脏的盛衰与血液的形成和多寡有密切联系。
气: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又气主摄血,能固摄血液在脉道内运行而不至于溢出脉外。气虚和气滞都可以使血行迟滞,壅塞不通,脉压增高,脉搏胀满。
津、液:津血互换,正如《灵枢·痈疽》所言:“中焦出气如露,上注溪谷,而渗孙脉,津液和调,变化而赤为血。”津液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津液充足则血液充盈,津液不足则血脉空虚,血液黏稠,流动不畅,易形成血脉瘀滞,壅塞不通。
(四)维持血脉正常的必备条件
三个要素:心的推动、血液质量、脉道完整。
四项调节:肝、脾、肺、肾。
三个参与:气、津、液。
以上可知,血脉理论包含了现代医学血液循环的全部内容,血脉正常与否与上述各项因素密切相关。其中任何一种因素失调都有可能引起血脉流通异常,例如心肝火旺、情绪紧张激动、生活习惯被改变、多食肥甘油腻、失眠多梦等都会引起血液质量、流动速度、流动压力的异常,导致脉压升高,脉搏胀满,引起高血压。
三、脉胀与高血压的病理基础
(一)脉胀的形成
高血压是指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心血管综合征,其主要病变在血管。脉胀是指以“脉搏胀满”为特征的一种疾病,脉胀是独立于脏腑之外,而又与脏腑密切相关(脉为奇恒之腑)的疾病,是在各种因素作用下,营卫气血在脉道内运行异常,导致脉搏胀满的疾病,其主要病变在血脉。
脉胀是营卫气血运行异常的病变,营行脉中,卫行脉外,气率血行,血载气行,二者相辅相成。如果各种因素导致营卫气血运行异常,都可以导致脉胀形成。常见的因素有虚、郁、瘀、痰、火等。如心气不足,推动无力则血脉迟滞;心火亢盛,鼓动血液,则血流加速;气机郁滞,不能率血运行则血脉迟滞不通;痰浊瘀血阻滞经络,壅塞脉道,则血脉不通等。不论哪一种原因,直接的结局都会导致脉搏胀满,最终的结局是影响心、脑等重要组织器官供血。正如《灵枢·胀论》所说:“卫气之在身也,常然并脉,循分肉,行有逆顺,阴阳相随,乃得天和,五脏更始,四时顺序,五谷乃化。然后厥气在下,营卫留止,真邪相攻,两气相搏,乃合而为胀也。”
(二)脉胀的病位
在血:指营卫气血逆乱引起血液流速过快过慢,或者血液黏滞,瘀塞不通,引起血压升高,脉搏胀满的疾病,相当于单纯血压升高,没有出现动脉粥样硬化及并发症阶段。
在脉:指血脉自身病变,如动脉粥样硬化,甚则斑块形成,尚未影响脏腑,无心、脑、肾并发症阶段。
在脏:指脉胀日久,影响五脏功能而出现五脏的临床症状。如胀在心,心脉瘀阻不通,心脏失养,则心痛、胸闷、心悸,如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等症;胀在肝,肝气郁结,气滞血瘀,甚至郁而化火,或肝阳上亢,上扰清窍,则眩晕、头痛、面红、目赤等;胀在肾,则腰酸腰痛、夜尿增多等;胀在肺,肺气不利则气喘、水肿等;胀在脾,脾运失职,纳食减少,气血生化乏源等。
在腑:六腑皆可因脉胀而发病,但影响最大的是奇恒之腑中的脑、髓、脉。胀在脑,脑脉瘀塞不通,则眩晕、头痛、头胀、失眠,入夜静时甚至可以听到自己头上血管跳动的声音,严重者可形成语言不利、半身不遂、中风偏瘫等疾病;胀在髓则髓海失充,久则髓海不足,出现反应迟钝、失眠、健忘,甚至痴呆等;胀在脉则营卫虚弱,无以营养四肢肌肉,“营气虚则不仁”,患者会出现肢体麻木、间歇性跛行、疼痛,甚至脉管破裂出血,并发脑出血等危及生命的严重疾病。
故《灵枢·胀论》曰:“黄帝曰:夫气之令人胀也,在于血脉之中耶,脏腑之内乎?岐伯曰:三者皆存焉,然非胀之舍也。黄帝曰:愿闻胀之舍。岐伯曰:夫胀者,皆在于脏腑之外,排脏腑而郭胸胁,胀皮肤,故命曰胀。”
从上述脉胀的病位看,与高血压和高血压并发心、脑、肾、血管病变的临床情况是十分相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