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木扇女科临证辑要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月经失调治疗经验

一、对月经失调的认识

月经又称为月汛、月信或月水。妇女的生理周期以月为节律,“上应月相,下应海潮”,是天人相应的现象。月经不调是女科的常见病,狭义的月经不调是指月经的周期或经量出现异常,包括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经期延长、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等。

陈氏将月经不调的病因归纳为内因、外因和内外合因。六淫邪气乘虚外袭是为外因;七情过度,劳伤脏腑者是为内因;始因六淫外袭,兼受七情郁结、内外交伤合而致病是为内外因,但都是通过机体的冲任不足或脏腑气血失调、气滞血瘀等致病。月经不调又可以导致各种妇科疾病的发生,故陈氏认为“治妇人之病,调经为第一。”

陈木扇女科23世孙陈韶舞先生认为,女子肾气盛,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血海充盈,月经自下。月经有赖肝藏血、脾统血,气盛血旺,气血流畅,血海充盈,冲脉调畅,月经自调。女子经血宜行,一毫不可壅滞,治月经病以调畅气血为要。故调经以气为先,以血为主,以肝脾肾为本。

陈氏“以气为先”的调经体现在用行气之法治血瘀之病,使血行而不滞;行血药中佐以行气药使气行血行,加强行血药的作用;行气运脾以调脾胃;行气化痰使痰祛血行;行气为主,行三焦诸气以祛气滞。临床常用逍遥散、血府逐瘀汤、红花桃仁煎等,体现了行气之法在治疗月经病中的重要作用。

陈氏“以血为主”主要体现在养血和血调经之中。女子“以血为本”,“治经必治血”,然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凝,故治血必理气。治血者,陈氏常用参芪四物汤益气补血合疏肝理气的逍遥散,疏肝扶脾,养血和营。

陈氏强调肝、脾、肾在月经病论治中的重要性,调经注重固肾培本、疏肝养血。脾胃乃气血生化之源,陈氏调经多用补中汤、参苓白术散、人参养胃汤等,而这些方均以四君子汤为基本方加减化裁。肾为先天之本、肝为藏血之脏,与冲任血海相关,陈氏常用五子衍宗丸、二至丸、左归饮、右归饮加仙灵脾、石楠叶、鹿角霜、紫石英等滋补肝肾。

二、月经病的分期辨证

根据月经生成及血海满盈溢泻的生理,调周期治月经病为陈氏常用之法。月经病多属虚实夹杂,本虚标实,临床应细辨月经的周期、量、质、色以及伴随症状,按:周期用药,标本同治。

陈氏调经常分三期治疗,第一期为经前期;第二期为月经期;第三期为经后期。分别选用温肾调肝、活血调经、滋肾养血三步调经法,以恢复月经周期。

(一)经前期

补虚扶正,标本同治。此期阴盛阳生,为阳气活动旺盛时期,基础体温也呈高温相水平,临床常见许多患者出现经前情绪烦躁、口腔溃疡、大便秘结等肾阴亏虚,肝火亢盛的症状。此时治当重于温阳,以熟地、白芍、仙灵脾、巴戟天等温肾调肝为主,以维持基础体温的高温水平,但仍宜加疏肝理气、养阴血而清肝火之药,如旱莲草、生地、丹皮、柴胡、陈皮等,以求阴平阳秘,冲任调畅。

(二)月经期

多治其标,因势利导,以调畅气血为先。此期阳长阴消,阴血泄而不藏,随着行经期推移,阴损及阳,而达气血俱虚状态,基础体温下降。治当以养血活血、通调气机、祛瘀生新为主,主要以桃红四物汤、少腹逐瘀汤加减为主,以顺应经期以通为用的规律,使气血运行通畅。

(三)经后期

治本为主,虚实同治,调整阴阳平衡,从根本上使机体自我恢复。此期经血已净,气血耗伤,血海空虚,基础体温为低温相,此时子宫藏而不泻,呈重阴状态。治疗要滋补肾阴以养冲任,适当加益气健脾化生气血。治以滋肾阴为主,兼养气血。常用药有生地、当归、炒白芍、香附、女贞子、制玉竹等养阴为主,使肾阴充足,为阴竭阳盛,同时加黄芪、白术、茯苓等健脾生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