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近代石家庄城市发展的速度与规模
石家庄是近代华北地区最年轻和发展最快的城市,从1901年至1949年,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由532人的蕞尔小村发展成为人口达到278000人的都市;16由一个面积约为0.5平方公里的自然村村落,拓展为共计69个自然村庄在内的面积达121.80平方公里的新兴城市空间17。由于石家庄城市化起点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39.27‰,所以说,其人口年均增长速率之快,在近代全国城市人口发展史上名列前茅。
近代石家庄城市到底属于大、中、小何等规模?不同时期、不同角色、不同视角的表述存在差异颇大。例如,在20世纪40年代之前,人口和城区面积非常有限,石家庄充其量也只会被视为小城市。1939年5月,日伪河北省长吴赞周到石家庄视察时,谈到城市规模时说,“石门虽小,而中外各方人士居处颇多(外人即指日、韩)”。18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再次建市,虽然城区和人口都得到扩充,依然被许多人看来仍为小城市。国民党石门市政府建设科的工程技术人员黄岚说,40年代后期,国民党集中力量发动内战,哪里还顾及市政建设,更谈不上城市规划了。他认为,1947年11月,依然是“人口不足十万的小城市”。19其实,到1947年2月,石市人口已达217327人20,而在国民党石门市政府工作人员眼里依然视为小城市。1947年11月前,中共中央极其重视石家庄的军事战略地位,认为石家庄地处平汉、正太、石德铁路的交叉点,是华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解放石家庄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进而使得晋冀鲁豫和晋察冀解放区完全连成一片,对整个华北战争形势都会产生重要影响,所以将石家庄称之为“大城市”。杨得志在回忆录中谈到解放石家庄时说:“攻取大城市,在我的记忆里这还是第一次。”211947年11月1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在给聂荣臻及全体指战员的电报中说:“解放石门,歼灭守敌,这是很大的胜利,也是夺取大城市之创例,特嘉奖全军。” 22其实,杨得志、朱总司令在这里所说的“大城市”,并非特意在人口和城市规模意义上强调石家庄是“大城市”,其含义应该有几层指向:其一,从日军占领时期到国民党罗历戎六十三军的驻守,石家庄一直是特殊的军事城市,是华北战场上非常重要的军事堡垒;其二,石家庄是华北地区重要铁路干线的交通枢纽城市;其三,这座工商业城市显然不同于一般传统府州县城。因此,后人不能简单地仅从字面上误解杨得志、朱老总称石家庄为“大城市”的说法。非常重要的根据是朱总司令在发出这封电报的10天后,于晋县(今晋州市)北候城村召开的一次关于解放石家庄座谈会上,再次谈到石家庄的城市规模,他说:“我们还是第一次打这样不大不小的城市,过去是钻山沟,打游击,打这样的仗不习惯,没有经验,大家来找,把它集中起来,以后我们还要打更大的城市,上海、天津、北京、南京、沈阳……”23朱总司令所说的“不大不小”,其实就是个中等城市,那么,它当然不能与沪、津、京、宁、沈等“更大的城市”相提并论,显然是指还有在人口和面积上确实比石家庄“更大”的城市。
到底应该如何衡量近代大、中、小城市的规模,评判的标准是什么?何一民先生在《中国城市史》中参照国外和当代中国城市规模,将民国时期的城市划分为六个等级:特大城市、大城市、大中城市、中等城市、中小城市、小城市。各等级城市的分类标准是:特大城市人口在100万以上,大城市人口在50万至100万以上,大中城市人口在25万至50万以上,中等城市人口在15万至25万以上,中小城市人口在10万至15万以上,小城市人口在10万以下。石家庄城市人口在40年代之前,长期处在小城市规模状态,40年代之后,突破10万人口,步入中小城市状态,直到1947年后,突破20万人口大关,达到中等城市规模。因此说,到民国末期,石家庄才真正步入了中等城市的行列。
史学界对近代石家庄城市史展开的全面系统研究才刚刚开始,有许多研究领域尚未触及,有许多空白需要填补,所以说,近代石家庄城市史研究有着广阔的发展提升空间,加强对近代石家庄城市史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往在京津冀城市群研究中,成果主要集中在传统行政中心城市北京、开埠通商的大城市天津,近些年来河北城市史研究也已经逐步展开。做好河北近代城市史研究,也属于京津冀城市群研究的基础性工作,因此对区域城市群研究以及丰富中国近代城市史领域的理论体系都是非常必要的。作为京津冀都市圈第三极的石家庄,必须准确把握历史定位,摆正在城市群中位置,一定要保证城市史研究不出现指向上的迷途偏差,以便尽快嵌入京津冀城市群研究工作之中。
1 《论河北铁路以道口为中心点》,《东方杂志》,第7期,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7月25日),第62~63页。
2 王骧:《开展石家庄商埠计划书》,山西太原范华印刷厂,1927年。
3 《正太铁路之接收》,铁道部参事厅编《铁道年鉴》,第2卷,1935年,第369页。
4 石门日报社编印:《石门指南》第一编《地理》,1934年,第4~5页。
5 陈佩:《石门市事情》,新民会中央总会,1940年,第1页。
6 张鹤魂:《石门新指南》,石门新报社,1942年,第11页。
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77页。
8 同上注,第278页。
9 《东垣故城是石家庄城市兴起的坐标原点》,《河北地方志》,2015年第3期,第2页。
10 《石家庄是火车拉来的城市吗》,《河北地方志》,2015年第3期,第9页。
11 《也谈石家庄和安阳有可比性吗》,《河北地方志》,2015年第3期,第32页。
12 《东垣古城——石家庄城市之根》,《河北地方志》,2015年第3期,第19页。
13 河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河北地方志》,2015年第3期。
14 葛剑雄:《城市史,还是地区史》,《临时随感》,天津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276页。
15 河北省档案馆藏:《石家庄从九街赵元泰等禀请脚行夫头赏给贫民承充并据夫头于志文等禀潘得才等争夺脚行互控卷》,655-1-1289。
16 《石家庄市志》,第1册,中国社会出版社,1995年,第165页。
17 河北省档案馆藏:《为检同本市面积及人口数字区域图说等项暨本市改称一案电请鉴核由》,1947年,615-2-1190。
18 《省长对石门警察局全体官警训话》,河北省档案馆藏《河北省吴兼代省长巡视纪要》,1939年6月,654-1-185,第22页。
19 黄岚:《回忆解放前夕的国民党石门市政府》,《石家庄文史资料:解放石家庄专辑》,1985年,第157页。
20 《为检同本市面积及人口数字区域图说等项暨本市改称一案电请鉴核由》(1947年2月),河北省档案馆藏《省政府、唐山、石门市、唐山市政府及警察局组织规程编制预算表、绘制市区面积、人口、数字图的代电》,615-2-1190。
21 杨得志:《横戈马上》,《石家庄文史资料:解放石家庄专辑》,1985年,第44页。
22 同上注,第49页。
23 张子澍等:《攻克石门采访散记》,《石家庄文史资料:纪念石家庄解放四十周年专辑》,1987年,第5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