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古与幽怀:傅抱石的人物故实画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故实画画题的拓展与“小人物、大山水”构图

故实画滥觞于早期“伦理的人物画”,其画题浸濡着厚重的礼教底色。但唐代以降,在画题上有了很大的拓展和嬗变,宣教性画题逐步退却,寄寓高士雅致和文人神韵的画题渐成主流。这些故实画画题在图像表现形式上也有所变化。石守谦文中提到的人物比例和体量大小的问题,其实是唐之后渐臻兴盛的山水画与传统人物画的结合,或者说是将人物故实置于宏阔的山水背景中而形成的一种全新构图。

陈葆真在《〈洛神赋图〉与中国古代人物画》中讨论北宋乔仲常(生卒未详)《后赤壁赋图》时也注意到了这种故实画的构图新变问题:

从缩小人物和放大山水造型的比例这一点来看,《后赤壁赋图》可说是12世纪风格的典型代表。这种样貌常见于此期的故事画中,不论它们在形制、构图和图文配置的方法上如何不同。……而这些宋代作品都呈现出一种共同的特色,那便是描写了较小的人物在较大的山水背景中活动的情形。简言之,这种在画面上将山水比例加大而将人物比例降低的表现方式,是宋代绘画的新趋势。[13]

据笔者考证,这种构图新变至迟在五代时已见端倪[图2.1]。董元(?—962)是南唐重要的宫廷画家,《宣和画谱》卷十一记有他所作《寒林钟馗图》和《雪陂钟馗图》,虽不得见图,基本能够推测是苍茫雪色、疏阔寒林中的钟馗故实,所绘钟馗形象“尤见思致”[14],但人物尺寸应该不大。另,宋人周密(1232—1298)《云烟过眼录》记载:

图2.1 [宋]乔仲常《后赤壁赋图》(局部)30.5cm×566.4cm 纸本 墨笔 [美]纳尔逊·艾特金斯美术馆藏

董元《河伯娶妇》一卷,长丈四五,山水绝佳,乃着色小人物,今归庄肃,与余向见董元所作《弄虎故实》略同。[15]

现存传为董元所作《潇湘图》[图2.2],山峦广舒,烟波浩渺,岸上、舟中及水中捕鱼人物皆微小,但形象、姿态、衣着等刻画却细腻精致,此图在图像层面可与上述《云烟过眼录》中的文字进行互证。[16]另元人汤垕(生卒未详)《古今画鉴》载:

五代妇人童氏画《六隐图》,见于《宣和画谱》,今藏山阴王子才监簿家,乃画范蠡至张志和等六人乘舟而隐居者。山水,树石,人物如豆许,亦甚可爱。[17]

图2.2 [五代]董元《潇湘图》 50.0cm×141.4cm 绢本 设色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据画名可知,《河伯娶妇》、《弄虎故实》与《六隐图》等皆为含有具体故事情节的人物故实画,但相对于山水背景而言,人物体量很小。高士、文人画题的故实画以这种“小人物、大山水”的构图方式呈现,这是唐、五代之后故实画的新传统。这种构图方式在某种意义上也推助了故实画画题的开拓与丰富,从宋代开始被反复图绘的《兰亭雅集》、《西园雅集》、《赤壁赋》、《归去来辞》、《虎溪三笑》等画题即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