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4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六节 红细胞血型抗体鉴定

红细胞血型抗体鉴定是血型抗体筛查后的进一步检查。一旦抗体被检出,应作抗体鉴定试验,以确定其特异性。
抗体鉴定应有的样本信息:受检者的血型,包括ABO、Rh以及其他必需的血型;以往输血史及妊娠史;临床诊断,尤其是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AIHA) ;药物治疗史(包括Rh免疫球蛋白) ;如果以往曾有过血型鉴定,应进一步了解以往试验方法等;与随机供者红细胞反应阳性的频率和强度;试验时有无溶血现象及剂量效应等。

【试剂】

红细胞血型抗体鉴定需使用谱细胞( panel cells)。
谱细胞一般由8~16人份已知血型抗原组成的单个供者的O型红细胞组成。可选择市售试剂,也可根据情况自行制备。谱细胞中的红细胞表型应包括Rh、Kidd、MNSs、Duffy、Diego、Xg、Kell、Lewis、P及Lutheran等血型系统的主要抗原,为了提供Rh系统中复合抗体(如抗-Ce)与混合抗体(如抗-C +抗-e)的鉴定依据,谱细胞中Rh的基因型也应加以标明(如R 1R 1,R 1R 2)。如有条件对其他特殊抗原可以另列一栏加以说明,如对低频率及高频率抗原是阴性还是阳性。通常一套谱细胞应尽可能包括多种抗原决定簇,以及一些缺乏某种抗原决定簇的红细胞。谱细胞中应包含针对有剂量效应抗体的相应纯合子抗原细胞。谱细胞的组合原则是,可有效鉴定常见的有临床重要性的抗体,如抗-D、抗-E、抗-K、抗-Fy a等,且不覆盖其他抗体,对大多数单一抗体( single antibody)和多种混合抗体( multiple antibody)鉴定方便。为了保证抗体鉴定的正确性,要求每个抗原有足够的阳性和阴性细胞,从而使血清学检查的结果表现出客观的规律而不是偶然的结果。应注意结果判定时使用正确对应的谱细胞反应格局。通常谱细胞保存于特殊保养液中,试管法中谱细胞浓度一般为2%~5%,应在有效期内使用。

【操作】 1.血型抗体鉴定

实验包含以下主要内容:

( 1)自身对照:

观察受检者的血清与受检者自身细胞的反应情况,确定血清内是否有自身抗体或自身抗体和同种抗体二者同时存在。

( 2)谱细胞:

使用谱细胞,应用各种抗体检查技术,检测受检者的血清,结合谱细胞反应格局,确定其抗体的特异性。还需同时检测受检者的红细胞表型进行验证。

( 3)吸收放散:

当患者体内的同种抗体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时,可采用吸收放散试验。

2.复杂抗体鉴定

抗体鉴定的方法无统一的规定,须灵活应用盐水法、白蛋白介质法、抗人球蛋白试验、低离子强度溶液法、聚凝胺法及凝胶法等各种技术(图1-5-2、图1-5-3)。一般应包括盐水法( 4℃、室温及37℃)、抗人球蛋白试验,必要时再结合吸收放散试验及用巯基乙醇( 2-ME)或二硫苏糖醇( DTT)处理的血清分析抗体特异性。各种方法均应包含自身对照。如反应格局较弱,可使用增效剂。
图1-5-2 自身对照阴性时的抗体鉴定
图1-5-3 自身对照阳性时的抗体鉴定

3.以下技术可视具体情况使用 ( 1) LISS和PEG:

LISS和PEG均可增强反应,减少孵育时间。但LISS和PEG也可增强自身抗体反应,对同时包含自身抗体和同种抗体的样本应慎用。

( 2)低温孵育:

某些抗体在室温或4℃时反应更佳,如抗-M,抗-N,抗-P1,抗-Le a,抗-Le b和抗A 1等。由于有些血清中也包含抗-I或其他冷自身抗体,此时自身对照尤为重要。

( 3)增加血清/细胞比:

红细胞使用量不变而增加血清的体积可增强某些低效价抗体的反应。可使用5~10倍体积的血清与1体积的2%~5%红悬液在37℃孵育60分钟。孵育中定期混匀可促进红细胞与抗体的接触。如增加血清使用量,三洗前离心去除血清有助于洗涤完全,但洗涤次数不应超过4次。如使用增效剂,则不可增加血清比例。

( 4)孵育时间:

孵育时间为30~60分钟有利于增加反应强度,但如使用LISS或PEG时则不可延长孵育时间。

( 5)巯基试剂:

如DTT和2-ME,可破坏IgM抗体的二硫键或某些红细胞抗原。以下情况可使用巯基试剂:①确定抗体的亚类时;②IgM混合IgG抗体的鉴定,特别是IgM抗体掩盖IgG抗体时;③分离结合有IgM自身抗体的红细胞时;④有目的地破坏某些红细胞抗原时(如Kell、Dombrock、LW和Knops系统的某些抗原)。

( 6)吸收放散试验:

吸收、放散试验视试验目的可单独使用,也可结合使用,适用于以下情况:①分离单个样本中存在的多种抗体时;②鉴定同种抗体时除去自身抗体;③除去人源试剂中的其他抗体(通常为抗A、抗B或两者皆有) ;④通过吸收含已知特异性抗体的血清,确定红细胞存在相应的抗原;⑤确定某些只可被特定表型红细胞吸收的抗体的特异性。

【结果判定】

要对谱细胞的反应结果有正确的解释,必须首先对一些特异性抗体的血清学特性进行了解,再分析反应结果。
确定抗体特异性时可以综合运用以下的实验结果中的信息。
1.观察受检血清与每个试剂谱细胞的反应结果。
2.观察受检血清与其自身细胞的反应结果。
3.观察反应的格局,检查每个反应相的结果,包括不同的温度、介质作用的情况,一些抗体的特异性与反应介质直接相关。
4.是否溶血现象。在阳性反应的细胞中,反应强度有否不同,是否出现剂量效应。
5.对自身红细胞上的抗原详细检查,从所缺少的抗原情况,提示是否存在相应的抗体。

【临床评价】

不规则抗体能造成严重的输血反应,有些抗体与特定疾病有关,如新生儿溶血病、流产、寒冷性阵发性血红蛋白尿等。因此抗体筛查和鉴定在提高输血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某些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方面有重要意义。
在传统的试管法中,增效剂PEG相对于LISS,尽管假阳性率相对更高,但也更为敏感。而在鉴定有临床意义的抗体以及直接抗球蛋白试验方面,凝胶法较试管法敏感性更高( P<0.01)。如怀疑由免疫性抗体导致直抗阳性而抗体筛查试管法结果为阴性时,应进行更全面的检测。自动的固相法在抗体鉴定方面与手动凝胶法相当,而一项对手动固相法、自动固相法和使用增效剂PEG的方法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手动固相法敏感性最好而特异性最差,自动固相法敏感性最差但特异性最好,PEG法则敏感性特异性均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