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孩子从小热爱劳动的教育指导
劳动使世界更美丽,劳动使人民生活更富裕。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无耻!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劳动观,无产阶级的劳动观。
近年来,经济发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有些人忘记了这一条,开始看不起劳动,看不起劳动者了。尤其在对青少年教育上,忽视了这一条,以至使不少儿童从小就轻视劳动,轻视劳动者。如任此现象发展下去,将会影响整整一代人,其后果不堪设想。
中国家长,有许多只抓孩子读书,不抓孩子劳动,在他们眼里,读书好了,孩子才能有出息,才能飞黄腾达,于是他们甘心自己“做牛做马”,将所有劳动全包,为了孩子读书,以牺牲孩子的全部劳动作为代价,这是不可取的。君不见有的大学生由小到大,从不洗衣服,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到北京上大学,自己的衣服还要老母亲从南方乘飞机来洗,或者邮寄到家里叫母亲洗。有的大学生嫌伙食不好,经常叫家长不远千里乘飞机送好吃的东西来。有的孩子从不做家务,偶而洗两次碗,扫两次地就开口向家长要钞票奖励。有的学生放假回来,连宿舍清洁工作都要叫钟点工,自己不做……凡此种种,触目惊心,发人深思!
由于家长的错误教育,由于整个社会的不良风气,中国儿童的劳动观念普遍淡薄,劳动时间普遍很少。据一个调查显示:美国孩子每日劳动时间是72分钟,韩国为42分钟,法国为36分钟,英国为30分钟,中国只有12分钟。
可见,中国孩子的劳动观念及其现状存在的问题是何等严重啊!在德国,孩子的劳动义务明明白白写进了法律。6岁以上的孩子必须帮助父母干家务。即使富裕家的子女,收拾房间,帮助洗餐具,外出购物,擦洗鞋子,浇花,耕土,擦洗汽车,人人都做,人人都会。
德国小学每周有两节手工课,内容包括折纸、编织、木工、制作陶器。中学设有劳动学课和操作课两部分。既要学习劳动价值于报酬,工人基本素质等理论,还有学会制图、绘画等实用技能。德国中小学都设有专用教室,分为金属加工、木加工、烹饪、办公室管理和编织五大类。家长深知要让孩子不做寄生虫,就要教会他们劳动的技能。
日本从小就注重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日本小学开设图画课、美工课、家庭课、生活课、校外学习课等,孩子们学会逢纽扣、洗衣服、使用剪刀、做日本菜……美国学校都设有一些供选修的劳动课程,如电焊、机械加工、农业和牧业等。这些课程不但能满足孩子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能从小培养孩子对劳动的热爱,受益一辈子。
相比他们,我们的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考分率。分数,分数,满脑子分数。学校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片面化。家长将孩子的培养目标简单化,读书就是一切,一切为了读书。孩子将奋斗目标错误化。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从小抓不抓孩子的劳动教育,关系到孩子的做人,成人是一辈子的事情。对国家和社会来说是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接班人,关系到国家命运和前途的头等大事问题。从小不热爱劳动,不参加劳动,以劳动为耻,就会养尊处优,高高在上,好逸恶劳,就会不尊重劳动者,不尊重社会,不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这样的孩子容易染上极端自私、极端无能的心理。对社会、对家庭、对个人都是有百害无一利的,是绝不可取的。
教育孩子热爱劳动,是全社会人人关心的大事。学校、家长、学生应该通力合作,在社会上形成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良好风气。家庭教育责无旁贷。从孩子懂事起,家长要手把手教会孩子参加劳动,热爱劳动,培养孩子的劳动兴趣,养成劳动的良好习惯。
学校教育更为重要。要把学生热爱劳动,参加劳动作为教育和考核学生的重要内容,让学生学工、学农、学军、学习技能,与学文化一样重视,一样考核,一样打分。学生自觉也非常重要。学生从劳动中体会乐趣,劳动中学会本领,劳动中领会人生。将劳动作为学习的必须,生活的必须,自觉的,愉快的参加劳动,不管是苦的,还是累的,不管是否有老师或家长的表扬和奖励。
劳动光荣!劳动者伟大!不劳动可耻!不劳而获者丢人!年轻一代的中国人个个争当劳动的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