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嘿,你好啊
通往县城的路弯弯曲曲,坑坑洼洼,那时候还没有水泥路,即便是七月的盛夏,汽车驶过,车路两旁的玉米,全都染上泥水。
坐上这已经服役了七八年的营运车,没有感受到所谓的时代感。只有汽车行驶时吱吱呀呀的声音,有的是前胸贴后背,胳膊肘撞人。烟味、鼾声、呕吐味霸占整个车间。
在家里最坐不了长途车的就属小一和张云凤,十八弯的山路也引得她呕吐不止。两人一路颠簸,踉踉跄跄,好不容易来到县城,初次与这个城市见面,还是有点陌生,还好虞桥保有去过其他大点地方的经验,总算带着张云凤出了车站。
“师傅,车经过县医院不?”虞桥保扶着张云凤向公交车司机问道。
“不过,在站边下,还要走一段距离,才是县医院。”
摸摸裤袋,虞桥保两张皱巴巴的一块钱,塞了进去。
最让人头疼的就是找不到路,刚刚从医院这边梯子上去,由于岔路太多,一直走,一直走,又从停车场,走出了医院,又回来,终于找到服务窗口。
这些大楼都建的好复杂,挂号,找医生在不同的房子里面,哪里是门诊?哪里又是一号楼?照片室在哪儿……
排队等了大半天,看到电脑上的那些排队图片,一个个消失。
“张云凤。”主治医生的助手终于喊到了这个名字。前面还有两个人,这时主治医生突然抬了抬手机看看时间,给前面那两个人问诊过后,就收拾好桌上的东西,眼看这是要走的形式。
虞桥保赶忙贴上去:“医生,帮我家这位看看,他这几天有点不舒服,她说肚子疼得很,你帮忙看看出了什么问题。”
“换班了,到时间了,我要去吃饭,下一位医生来给她看。”
“那位医生什么时候来?”
“大概半个小时吧!”
“医生,你就帮忙将就看一下吧,我们都排好长时间了,还要赶着回家嘞。”
“我下班了!”
“医生,你就帮忙看看吧,我家离这远得很,待会儿夜深了,难得回去。”
“下个医生马上就来了,你们等会儿。”
虞桥保就扶着张云凤找个位置坐下……
快接近深秋的天,晚上还是有点冷,营运车在八点的时候已经停车了,想节约钱,坐营运车回去是最划算的。但现在整个大厅已经黑灯瞎火,门也被U型锁紧紧锁住,门口几个大字睡在展示牌上:暂停服务。从大厅旁边过来,穿过广场,来到马路旁。虞桥保把上衣的拉链拉高:“看来只能打车了。”大陆上已经看不到骑行的人了,大都是小轿车,货车,车来车往,川流不息。它们只有遇到红灯的时候停下,要不然只听得见车轮在地上摩擦的声音,时不时还传来些排气管轰轰的声音,来不及停下。
虞桥保专挑那些面包车招手,特别是有点破的那种,仿佛他知道它们从哪儿来,要去哪里。
这时有个轿车跑了过来,司机问:“去哪儿?我送你们。”
“花谷镇仓边村,多少钱?”
“我也要去乡下,但不顺路,30一个。”
“太贵了,我们平常坐车都是15块的,天黑了,你收20也没关系,你收30也太高了吧!”
“高!别人收50,我收30诶,这都很低了。”
虞桥保向前趴着车窗上:“25,怎么样。”
“拉不了,拉不了。”
“每个人25 ,你这一趟赚50已经很好了!50块钱你都不拉?”
“最低30块,不还价。要走就走,我赶时间。”
虞桥保退到张云凤身边,做出挥手的动作。
发动机再次轰轰地响起,车辆越行越远。
一辆面包车停在他们跟前,车窗摇下:“你好,你们去哪儿?我送你们。”
“花谷镇仓边村,多少钱?”
“按平常收费吧,每人15,一共30 。”
“走。”
车门打开,两人便上了车。
风呼呼的从山林间掠过,月光洒满了整个山林,只看见周围的车打着灯从旁侧超车而去,没有多余的话,虞桥保只想静静的靠在车窗上,望着,望着,想着,想着……
还没进家,就听得见几个孩子的嬉笑声,咚咚咚,咚咚咚。在虞桥保敲门的瞬间,嬉笑声骤停了下来,灯也被关上,好像屋子里没人,又好像人已经酣酣入睡。咔,门锁突然弹开,虞桥保也知道怎么回事,但也洋装不知道。跨脚进门,“嘿!”三个孩子一起出声,没想到不仅没吓到虞桥保,反而被虞桥保吓了一跳。他把电筒从自己下巴往上一开,活生生像个鬼一样,吓得三个孩子后退几步。
“爸,妈,你们回来了。”
“猪牛喂了没有?”
“我今天割了一大篓猪草,够它饱餐一顿的。”大姐虞妍笑嘻嘻的说道。
虞城补充道:“我放牛回来的时候,牛肚子鼓鼓的。”
虞桥保问:“小一,你回来用了好多钱?”
“五块。”
“我怕有些师傅不厚道,麻你的钱。”
“对了,送我回来的那个师傅说你帮人他家打烟。”
“哦,你李叔,我帮他家打烟。”
“他人挺好的。”虞小一夸赞几句。
“我妈病怎么样了?爸,医生怎么说的?”
张云凤向前摸了摸虞小一的头:“妈没事,吃点药就好。”
“妈,真的没事吗?我看你脸色不太好。”
“真的没事,医生说吃点药就好了。”
虞小一脸看向另一旁:“真想快快长大,一个人抵过千军万马。”
张云凤责备几句:“书不好好学习,一天只知道想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你作业做了没有?明天又要被老师讲了。”
“我回来的时候,就抓紧完成了,现在已经差不多,明天早上起早点,再去做一下,就可以交给老师了。”
虞妍已经那着盆捡几个洋芋削,张云凤也搭把手,去切块豆腐,这两样东西一年四季都有,几乎没那次缺席小一家的饭桌。
胡辣椒炒洋芋,青椒炒豆腐,酸汤,辣椒水,就是最丰盛的晚餐。小一和哥哥姐姐最喜欢喝妈妈做的酸汤,每次吃饭都要舀一大碗盖在饭上,在其他家吃饭可享受不了这么高的待遇。
就这间小屋子里,灯光下,五双筷子,五碗饭,三菜一汤就着欢笑声下肚。
村里也显得寂静,只有一两家的灯火还开着,大部分人都不在家里,都选择到城市打工去了,这样下来,原本户数就不多的村庄,一声狗吠就打得破所有的寂静。有些房子里微微弱弱的光也逐渐消停,也许是留在家里的老人怕晚上睡不着,提前睡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