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序
我旗终于要正儿八经地进行文化输出了
跟景岁的相识颇具戏剧性——我们是面试认识的。
那时我刚到新部门,打算招一个厉害的写手做公众号主笔,HR帮我约到了他。次日他就坐到了我司休息区的圆桌旁和我面对面了。虽然面试未果——主要是他没看上我们,但我却对这个年轻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又高又瘦、才情不俗、心思缜密、性格沉静,气质介于程序员和媒体人之间,名字让人过目不忘。
后来,我曾反复跟他确认:那次面试他之所以能赴约,是不是只是因为缺选题了想体验生活。虽然他一再否认,但我却总没太信。毕竟彼时他的“西二旗生活指北”微信公众号已经做得轰轰烈烈,他笔杆子一挥就能引得万千程序员疯狂转载,分分钟10万+不在话下,是名副其实的后厂村“喉舌”——后来我也经常这样调侃着称呼他。
“喉舌”之所以能成为喉舌,我觉得不是偶然。他有他对人性的毒辣洞察,和对现象的精妙掌控。在“西二旗生活指北”横空出世之前,扎堆在这一片儿的各厂员工,似乎是没有意识到彼此之间可能有什么关联和共性的,正是一篇篇的《西二旗完全装×指南》《西二旗名媛健身指南》《西二旗码农头像选择指南》《西二旗月薪两万生活指南》……短平快地拆解着共鸣,信达雅地挑动着共振,从而稳准狠地让人意识到——我们是同类。西二旗人民,从此有了归属感。
我也是在那之后才恍然大悟,虽然说起来也北漂了十余年,实际上自己只能算作一个“旗人”。作为一个2008年起踏上西二旗这片“蛮荒之地”的互联网从业者,我未曾料到自己能扎下心来待到现在,不仅对这里独特的“风土人情”感到安全自在,甚至几近热爱;也从未想过误打误撞进入的这个行业能发展得如此波澜壮阔,以至于我有幸几次三番地见证了时代,并“不得不亲自站在了潮头”。
于是,当景岁抛来一部书稿,并邀请我写推荐序的时候,我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不仅仅是因为眼看着朋友即将从“作者”变成“作家”,还有一种“我旗终于要正儿八经地进行文化输出了”的自豪感。
我用了一个周末读完了本书。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互联网人·职场指南”,光看一眼目录就不得不震惊于它的面面俱到和苦口婆心:应届生要不要入行——互联网、国企和外企怎么选,大厂和小厂哪个香;局中人该如何进阶——升职加薪要走什么路径,中层、高管各有哪些特点;甚至连“退出机制”都帮你想好了——中年危机怎么办,财务自由怎么算……由于过于实用,其中有几篇读下来让我感觉跟上了个班差不多,很容易自我代入。不过难得的是,它也会时不时地用一种旁观者的姿态让你抽离出来,换一个视角审视互联网人的职业生涯周期,心有戚戚焉。
与上篇相比,下篇“互联网人·生活指南”读起来显然更加轻松愉悦,字里行间都是景岁式的毒舌和闷骚,会让你平均每30秒会意地笑一次。
写互联网人穿搭:“如果你穿着非常正式的西装进了一家互联网公司,那么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你是第一次来面试的。很快你就会发现,整个公司和你相同打扮的只有门口的保安。”
写互联网人买房:“除了混迹论坛,还有程序员采取‘先爬虫选房,再实地看房’的方式,达到了理论和实践的辩证统一。”
写互联网人加班:“很多家属无法理解这个行业的特性,觉得工作再忙也不差这一会儿。其实只要大家去各大软件园附近的地铁站转一圈儿,看看那些站在地铁上、蹲在楼梯上、趴在垃圾桶上、坐在马路牙子上加班的人就会明白,互联网人的工作真的就差那一会儿。”
全程哈哈哈地看完,合上书稿,我的心底居然不合时宜地泛起一股深情,好像突然找到了我对这个地方、这个行业不离不弃的理由:因为它虽不繁华、不洋气,但却也绝不世故、不矫情;因为它理性又极致浪漫,平常却惊心动魄;因为这里总有太多深夜的灯光,有时为友情,有时为理想;因为一茬茬的人走了又一代代的人来,仿佛我们永远可以,重新启航。
所以,我觉得这本书,可视作一个深谙互联网文化的跨界程序员,写给这个行业和这片土地的一首情歌。如果下次再有人向我问询互联网或者西二旗的一切,我会推荐他先看看这本书,相信他能找到自己想要的最优解。我也对这本书有关的一切充满信心,因为景岁、互联网、西二旗,都还那么年轻。
Fond(张晓晨)
互联网资深从业者
2021年12月
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