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与中国文化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始晦终显:《左传》的来历与流传

《春秋左氏传》省称《左传》,在中国文化人眼中,这是一本赫赫有名的著作。它首先是历史名著。中国古代春秋时期的历史,由此书得以保存,而且又写得特别好,唐人刘知幾评价它是“著述罕闻,古今卓绝”(《史通·杂说上》)。其次它又是儒家经典。隋唐科举取士,其中有“明经”科,所规定的“九经”即含有《左传》。以后儒家的经典渐次增为“十经”“十二经”“十三经”,《左传》也都在其中,被刻石立于国学,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意识形态的重要内容。再次它还是一部优秀的散文杰作。清人刘熙载《艺概·六》说:“《左氏》叙事,纷者整之,孤者辅之,板者活之,直者婉之,俗者雅之,枯者腴之。剪裁运化之方,斯为大备。”《左传》作为文章典范,影响了历代文人墨客。最后《左传》还可作为兵法来读。它多写战争,善写战争,清代李元春著《左传兵法·序》说:“孙、吴所言空言也,左氏所言验之于事者也。”汉代以后儒将如关羽、吕蒙、杜预、岳飞等都好《左传》,或“讽诵略皆上口”,或自称“有《左传》癖”。

《左传》内容宏富,影响深远。两千多年来,无数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它进行整理、发掘、注释、研究,围绕着这座中华文化的“富矿宝藏”,形成了一门跨学科的“春秋左传学”,人们至今对之热情不减。一般来说,要成为文化上的一种专门学问或研究学科,如以甲骨文为研究对象的“甲骨学”,以《红楼梦》为研究对象的“红学”等,都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被研究者的出现具有学术上划时代的意义,它能反映广阔深邃的社会内容,人们能随着时日的推进和角度的变换,不断从中发现和推衍出新的价值。二是由于记载的缺失和年代的尘积,被研究者的成书和流传被蒙罩了层层迷雾,人们由于不同的认识而引发激烈的争论,形成一系列“热点”问题,一时又难以完全解决。

《左传》正是如此。它就像一位文化上的骄子宠儿,人人喜爱,却又来历不明,屡遭诟病。两千多年来,关于它的书名、性质、作者、著成年代等问题,人们一直争论不休,涂抹者有之,洗刷者有之,一直到今天,《左传》仍是一部争议较多的古典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