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阮士怡临证传承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节 心脉-脾肾-衰老学说

阮士怡教授的心脉-脾肾-衰老学说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当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卫生医疗技术手段长足的发展,国人的寿命延长,各种老年性疾病的患病率也不断增长。其中,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等成为老年人健康的首要威胁。

从西医角度看,血管老化是人体衰老的重要表现。阮士怡教授认为只有血管功能正常、血液运行畅通,才能使营养物质、所需氧气顺利送达各组织、器官,也才能正常排出代谢产物和废气;只有微循环功能正常,才能进行有效的物质和气体交换。

中医对衰老机理的研究源远流长,距今两千多年的《黄帝内经》中就形成了独特的衰老学说。此后,历代医家亦十分重视对衰老机制的探讨,促进了衰老机理研究的发展。中医认为衰老是具有物质基础的。衰老的机理可分为因虚致衰说、因实致衰说、先天禀赋说三种。其中因虚致衰学说被历代医家所接受,认为机体衰老主要与脏腑亏虚、阴阳虚损、精气神虚损等密切相关,且五脏虚损又是脏腑亏虚的核心,如《灵枢·天年》所说:“五脏坚固,血脉和调……故能长久。”“五脏皆不坚……中寿而尽也。”其中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以充养精气,为与衰老相关的关键脏腑。

基于以上观点,阮士怡教授提出心脉-脾肾-衰老学说,即心脉的老化为衰老的重要表现,也能进一步引起衰老的加剧;而脾肾为先后天之本,在人的生、长、壮、老、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脾肾虚衰为衰老的基本病机变化。故而调理心、脾、肾三脏可以保持和促进血管的健康,从而延缓衰老,最终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阮士怡教授心脉-脾肾-衰老理论的最大特点在于,他并不是从传统的心肾相关、心脾相关入手,而是以衰老为切入点,将心脉、脾肾联系起来,认为脾肾虚衰是衰老的重要成因,而心脉疾患是衰老的重要表现,因此通过益肾健脾方法能够从根本上治疗心脉疾患。此理论在老年性疾病、增龄性疾病及心血管病的防治方面有一定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