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章 制止屠杀
朱明抬首望去。
远处的那片空地上,饥民们乌泱泱一片,犹如牲畜般挤在一起。
粗略扫视之下,半数皆为形容枯槁的老弱之人,一个个茫然无措,眼神空洞。
为数不多的青壮汉子,此刻正紧紧攥着从军械库抢来的刀剑,惶恐不安地盯着合拢上来的士兵。
因为长期营养不良,一个个脸颊凹陷,颧骨凸起,嘴唇干裂得如同久旱的土地,毫无血色。
毫不夸张的说,在朱明看来,扫平这些所谓的“流寇”,压根用不到披甲的军士,一阵大风就能将他们吹倒。
“殿下,别看这些贼寇现在一副人畜无害的模样,要是没有咱们在这镇着,他们可比那厉鬼还要猖獗!”
络腮胡似乎看出了朱明对流寇的怜悯,咬牙切齿道:“卑职的同胞兄弟就是死在了他们的手里!”
朱明瞥了他一眼,目光再度投向饥民,在心里悠悠叹了口气。
别的不说,单从模样而言,这些饥民确实和厉鬼无异。
“传指挥使大人之令,凡流贼乱寇,格杀勿论!”
陡然,身后一声大喊。
紧跟着便是整齐划一的吼声。
“杀!杀!杀!”
上百名披甲军士握紧刀剑,步伐沉稳,缓步逼近。
肃杀的气氛笼罩整个街道,就连朱明的心底都涌起一股寒意。
“横竖都是死,跟他们拼了!”
领头的流寇怒吼一声,挥刀砍向士兵。
刹那间,一场生死血战爆发。
不出所料,饥肠辘辘的流寇根本不是训练有素的士兵的对手,战斗很快演变成单方面的屠杀。
除了少数仍在顽强抵抗的青壮,绝大多数饥民已放弃挣扎,有的瘫倒在地,惊慌失措;有的不住磕头,哀求活命。
然而,见到这一幕,士兵们并未停手,反而愈发兴奋。
在他们眼中,人头就是赏银和军功。
磕头求饶的脑袋与奋起抵抗的脑袋,区别不过是前者更容易砍下。
“噗——”
几颗人头瞬间落地,鲜血如泉涌般喷出,染红了地面。
浓烈的血腥味隔着老远便能闻到。
小丫鬟悦儿第一次目睹这般血腥场景,吓得脸色惨白,浑身颤抖,却强忍着恐惧,没有逃离。
朱明的脸色同样难看,他直直地盯着那些瘦骨嶙峋的老弱病残,沉默片刻后下令。
“这些人的命,本王留着有用,让他们住手。”
他制止屠杀,不仅是出于怜悯,也是为了不久的将来完成【招兵买马】的任务做准备。
明朝藩禁制度极为严苛,身为郡王,想要光明正大地组建一支属于自己的私兵,简直比登天还难,每一步都可能触犯朝廷的禁忌,稍有不慎便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在这种情况下,这些走投无路且一无所有的流民会是最好的兵源。
“可是……”
络腮胡一愣,面露难色,刚欲辩驳,朱明却摆了摆手,示意他不必多言。
无奈之下,络腮胡只能把话咽回肚里,转身对着人群扯着嗓子大喊:“殿下有令!全部住手!”
声音如洪钟般,极具穿透力。
领头的百夫长闻言,先是一愣,下意识看向络腮胡。
待瞧见朱明后,他赶忙下令,制止了那些正要大开杀戒的士兵,随后快步走到朱明面前,恭敬行礼。
“卑职参见郡王殿下,不知殿下有何吩咐?”
“将这些流寇押解到城外,派人严加看管,不可伤其性命,留待本王处置。”
朱明语气坚定,不容置疑。
百夫长知晓朱明的身份,不愿得罪桂王府,犹豫一下后委婉说道:“殿下,这些流寇穷凶极恶,光天化日竟敢劫掠粮仓,实在胆大包天!此次若不严惩,日后恐有更多刁民效仿。”
这话乍听有理,实则经不起细究。
若单靠镇压就能解决流寇问题,崇祯也不至于落得个吊死煤山的下场。
在朱明看来,世代生活于此的百姓,向来温良勤劳,但凡有丁点儿活路,怎会选择造反?
当然,眼前这位百夫长未必不懂其中道理,只是为了完成军令,不想再生事端罢了。
朱明懒得与他纠缠,目光冷峻,正色道:“本王的命令,你只管照办,日后有任何差池,本王一人承担!”
“这……”
百夫长本以为劝说几句便能让这位年少郡王收起那点悲天悯人的心思,却没想到他态度如此坚决,一时有些犹豫。
朱明见状,冷哼一声,眼神中满是寒意,一字一顿道:“曾有谕曰,小民迫而从贼,若肯归正即为良民,嘉与维新,一体收恤……本王的话,你不听也就罢了,圣上的话,你也要当作耳旁风吗?”
百夫长显然没想到朱明小小年纪竟有如此气度,还能搬出圣上的谕旨。
他心中猛地一凛,额头上瞬间渗出细密的汗珠,惶恐道:“卑职不敢,殿下有令,卑职定当全力执行!”
朱明见此,语气稍缓:“本王知道此事棘手,你只管将这些流寇押解出城,妥善安置,需要多少银子,都由本王承担。”
话说到这份上,百夫长再也找不到推脱的借口,赶忙俯身行礼,声如洪钟般应道:“卑职领命!”
言罢,他身姿矫健,大步流星迈向那群被吓得六神无主的饥民。
此刻,饥民们的眼中还残留着恐惧,身体止不住地颤抖,在生死边缘徘徊的他们,眼神中满是绝望与无助。
百夫长站定后,扯着嗓子喊道:“殿下有令,暂且饶你们一命,押解出城,听候日后发落!”
声音在空旷的街道回荡。
饥民们先是一怔,似乎还没从死亡的阴影中回过神来,几息之后,劫后余生的喜悦瞬间涌上脸庞。
一个个像是被抽去了筋骨,纷纷瘫倒在地,不住地磕头。
“谢谢大人!谢谢大人!”
呼喊此起彼伏,有庆幸,也有迷茫。
百夫长看着这一幕,心中五味杂陈,却也不再多言,大手在空中有力一挥,向手下士兵下达指令:“赶紧善后,别出岔子!”
不远处,朱明目睹这一切,心中的重担稍稍放下。
他收回目光,看向身旁满脸刀疤的汉子:“你叫什么名字?”
刀疤脸闻言,身子猛地一挺,站得笔直:“卑职肖铭!”
“之后这几日,便由你负责看管这些流寇,务必小心谨慎。”
“卑职愿为殿下效犬马之劳!”
肖铭脸上写满兴奋。
他不过是个不起眼的小伍长,能得郡王赏识,不说飞黄腾达,却也相差无几。
“明日晌午,到王府领取所需银两,莫要误了时辰。”
“卑职明白!”
见事情已基本处理妥当,朱明不再耽搁,简单吩咐了几句,便踏上归途。
城中虽然动乱稍歇,但空气中仍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气息,随处可见打斗后的痕迹,破损的房屋、散落的兵器。
朱明走在街上,面色平静,可内心却如翻江倒海一般。
此时正值初春,本应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时节,可映入眼帘的却是一片破败景象。
街道上冷冷清清,百姓们满脸惶恐,紧闭家门。
这里可是尚未被农民起义军大规模侵扰、相对富庶的湖广啊!
这般景象,让朱明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明末局势的严峻。
“看来明末的乱象,远比我想象的还要棘手!若想挽救大明,必须争分夺秒,尽快完成任务!”
朱明心中暗自思量,脚步不自觉地加快,走向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