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章 一些发生的事
齐国的老大田因齐,真是个有脑子的主儿。他先叫来了即墨的城主,对他说:“自从你管即墨以来,我这耳朵里就没少听人告你的状。但我偷偷派人去查了查,发现即墨在你手里,荒地都变成了肥田,庄稼长得好,老百姓日子过得滋润,当官的也清正廉洁,齐国东部稳如泰山。我懂了,你之所以被人说三道四,是因为你没给我身边那些大佬送礼拍马屁。”于是,田因齐大手一挥,给即墨城主加了一万户的封地,算是给他点了个大大的赞。
接下来,田因齐又叫来了阿邑的城主,直接开怼:“自从你管阿邑以来,我这耳朵里天天都是夸你的好话。但我派人一查,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阿邑的田地荒得跟没人管似的,老百姓穷得叮当响。之前赵国打临县,你连个兵都不派去帮忙;现在卫国占了薛陵,离你那儿不到十公里,你还装不知道。我算是看明白了,那些夸你的话,全是你花钱买来的!”田因齐气得不行,直接下令把阿邑城主和那些收了他钱、给他唱赞歌的官员全给扔大锅里煮了。这一下,全国上下都吓得够呛,再也没人敢弄虚作假、糊弄国君了。
这一系列举措在全国引起了巨大震动。官员们深感恐惧,不敢再弄虚作假,纷纷改变态度,认真履行职责。齐国因此实现了大治,国力迅速增强,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
与此相反,在卫国(首都位于今天的HEN省濮阳市),孔伋(孔子的孙子)向卫国国君卫推荐了一位名叫苟变的将领。孔伋说:“苟变的才能足以指挥五百辆战车作战,是个难得的将才。”然而,卫颓却摇头说:“我知道他有军事才能,但他曾经在当税务官时,白吃了百姓家的两个鸡蛋,品德上有瑕疵,不能用他。”
孔伋听后,耐心劝道:“选拔官员就像建筑师挑选木材,应该取其所长,弃其所短。一棵参天大树,即便有几尺朽烂的部分,优秀的建筑师也不会因此舍弃它。如今正值乱世,我们急需人才,怎么能因为两个鸡蛋就放弃一员大将呢?这话要是传到别的国家,恐怕会让人笑话我们。”卫颓听后,诚恳地接受了孔伋的建议。
然而,卫颓后来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群臣却一致称赞这个决定英明无比。孔伋对此感到担忧,对公丘懿子说:“我看卫国,真是君不像君,臣不像臣啊!”公丘懿子不解地问:“情况真有这么糟吗?”孔伋解释道:“君主自以为是,臣下就不敢提出不同意见。就算君主的决策是对的,自满也会遮蔽智慧;更何况决策错了还自以为是,强迫大家赞扬,这简直是在助长歪风邪气。君主不问是非,只喜欢听好听的话,这是昏庸的表现;臣子不管对错,只想着表现忠诚,这是谄媚的行为。君主昏庸,臣子谄媚,这样的国家怎么可能长久?再这样下去,卫国恐怕要走向灭亡了。”
孔伋对卫颓说:“您的国家恐怕要衰落了。”卫颓问:“为什么这么说?”孔伋回答:“很简单,您的国家上下都自以为是。您说一句话,没人敢指出问题;大臣说一句话,百姓也没人敢提出反对。大家都觉得自己的想法是对的,下属也只会附和。这样一来,拍马屁的人得势,说实话的人遭殃,国家的政策怎么可能正确?就像《诗经》里说的:‘大家都自称圣贤,谁还能分辨是非?(皆自称圣贤,谁能辨乌鸦之雌雄?)’这不正是您国家的写照吗?”
于此同时魏国陷入内乱,魏国国君魏击逝世,生前没有指定继承人,他的儿子魏某跟公中缓为夺取宝座,内部斗争激烈。已经持续了三年,局势动荡不安。
韩国也发生了一起震惊朝野的刺杀事件。韩哀侯任命韩廆为宰相,但更信任严遂。韩廆和严遂之间的矛盾逐渐升级,最终变成了无法化解的仇恨,双方都想要对方的命。严遂决定采取极端手段,雇人刺杀韩廆。
刺杀当天,韩廆见情况不妙,赶紧逃到韩哀侯身边寻求保护。韩哀侯也试图抱住韩廆,试图阻止杀手。然而,杀手并没有因此停手,依然刺死了韩廆。更糟糕的是,刀锋还伤到了韩哀侯,导致他也身受重伤。幸好韩哀侯早前已经指定儿子韩若山为继承人,所以韩国没有像魏国那样因国君死亡而引发内乱。
魏国的大臣王错见势不妙,选择逃往韩国。韩国的国务官公孙颀借此向国君韩若山建议:“魏国已经腐朽不堪,灭亡在即,我们应该趁机吞并它。”韩若山采纳了这一建议,与赵国的国君赵种结盟,联合出兵攻打魏国。
韩国和赵国组成联军,成功在浊泽(今SX省永济县西)击败了魏军。随后,联军包围了魏国首都安邑,开始讨论如何处理魏国。赵国的赵种提出:“我们应该杀死魏国国君魏某,立公中缓为新的国君,并割取一部分魏国的土地,然后撤军。”然而,韩国的韩若山对此表示反对,他说:“杀死魏某会让我们背上残忍的名声,割地则会让人觉得我们贪心。不如把魏国一分为二,让魏某和公中缓各自成为一国的国君。这样一来,魏国就会像宋国、卫国一样成为小国,我们就再也不用担心魏国的威胁了。”
由于赵种和韩若山意见分歧,韩国和赵国最终决定各自撤军。魏国因此得以保全。与此同时,魏国国内趁机发生变动,魏某成功除掉了他的政敌公中缓,成功继任为魏国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