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的历史、现状与趋势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的现实意义

(一)为三地政府进行顶层设计和高层统筹提供决策参考

京津冀区域内的主体具有其他地区不具备的特殊性,一个首都、一个直辖市和一个省级单位,在新形势下,京津冀的发展必须跳出“一亩三分地”的惯性思维,形成一套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制和协调推进机制,否则京津冀的协同发展也很难实质性地推进。因此对于京津冀的规划需要站在顶层设计的高度全盘统筹,对交通布局一体化、产业布局一体化、城镇布局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社会政策一体化等问题的研究和探讨,可以为京津冀实现规划同图、交通同网、环境同治、产业同链、服务同享、社会同心的战略部署提供决策参考。

(二)寻求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重大问题的破解之道

由于长期以来京津冀的不均衡发展,河北与京津两地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在全面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过程中存在许多难点,如何将北京城市功能疏解与带动周边发展相联系?在京津冀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目标下各城市有着怎样的定位?京津冀产业转移与承接、产业空间优化存在怎样的机制?如何构建三地区域协调机制和管理制度?将“环首都贫困带”变为“首都发展带”的有效途径是什么?这些都是三地政府需要面临的现实而重大的问题,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研究现实意义之一即是为了破解以上诸多问题。

(三)为中国打造首都经济圈,构建世界级城市群参与全球经济角力提供新思路

首都经济圈意指以首都为核心形成的经济一体化区域,世界著名城市如巴黎、伦敦、东京、首尔等,均以城市群的形式实现其自身的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领跑者,并在各自国家形成了“首都经济圈”,成功带动其整个国家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崛起。打造首都经济圈重点需要研究京津冀三地如何建立起稳定高效的对接协调机制。比如建立常态化多层次协商对话机制,改变目前地方政府倡导式的非制度性合作协调机制,增强区域合作机制的稳定性、紧密性和硬约束;建立规划对接机制,加强地方规划与国家级规划的衔接与协调,以及地方规划相互衔接,加强规划间的联动实施。作为正在转型和崛起中的大国,中国需要将首都经济圈打造成为世界级城市群,助力中国在世界竞争新形势下抢占高位。加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研究,探求适宜首都经济圈发展的体制创新机制,可以为中国参与全球竞争提供新的突破口和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