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论(2018年第1期)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身份历险:解读《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成长主题

陈文斌[1]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成都,610064)

摘要本文从三个角度解读《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的身份问题。哈克通过伪造死亡逃离原有身份,成长历险过程中不断游移身份。国王和公爵通过伪装身份获取现实利益,但哈克却从中习得了社会化过程中身份伪装的手段,同时又保留了善良的本性。在与杰姆的共同游历中,作为引路人的杰姆不断影响哈克对于种族身份的认知,最终使得哈克摆脱社会成规的束缚,洞悉了人性的美好。这三个角度解读了哈克成长过程中对于身份的多方面理解,最终走向成熟。

关键词《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身份;种族;成长小说

从体裁和主题看,《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体现了多类小说的传统。以第一人称叙述,哈克的流浪经历贯穿了整部小说,“小说的空间,因主人公足迹所到之处很多,都依靠主人公这条线索串联起来”[2]。这部分符合了流浪汉小说的特质。再者,小说开篇的通告:“本作者奉兵工署长G.G.指示,特发布如下命令:如有人企图从本书记叙中发现写作动机,将对之提起公诉;如有人企图从中发现道德寓意,将处以流刑;如有人企图从中发现情节结构,将予以枪决。”这一游戏性的文字又具有先锋小说的特征。更为重要的是,整个漫游经历促成了哈克的成长,这同时又接续了德国修养小说的传统。

“修养小说(Bildungsroman)是德语文学中的一种特殊小说类型”,[3]国内学术界对于Bildungsroman的翻译有“修养小说”“成长小说”“教育小说”“成长发展小说”“成长教育小说”等,这种翻译的不统一实质上是因为Bildungsroman这个概念本身的多义性,很难用一个确定的中文词语涵盖其中所蕴含的全部内涵。从词源上追溯,Bildungsroman是由Bildung和Roman两个词复合而成,Bildung一词“含有人格塑造、成长发展和教育的思想,任何单独的翻译和释义都不免偏于一隅”。[4]在英文和法文的释义中也同样存在着多个解释的现象,如英美文献中就有“education novel”、“adolescent novel”或“novel of formation”等多个译法。

在中文语境下,“成长小说”的译法更为通行。作为主人公的哈克是一个未成年人,在远离家庭,与外界接触的过程中,哈克经受了象征意义上的成人仪式,整个历险就是主体成长发展的过程,在不同的事件中经受磨难,在死亡与复生的受难象征中获得了对于世界与自我的新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