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言
樱美林学园理事长、樱美林大学总长 佐藤东洋士
《扶桑论评:在日华人学者的观察与思考》一书,是我校部分华人学者及其校外同行多年来从事日本学研究和教育工作的心血之作。值此出版之际,我个人并代表学校表示衷心的祝贺!
当今日本学术界的各个领域里活跃着不少华人学者,日本各大学里就有大约五千名华人老师执教。但是,象我校这样汇集十多名中国老师,全方位对日本各领域展开研究,系统开设“考察日本”中文课程达16门之多的高校在日本应该没有第二所。
本校1921年创立于中国,前身为北京朝阳门外的崇贞学园。即使是在抗战时期,学校创办人清水安三夫妇也坚持国际主义教育,鼓励在校中国及朝鲜学生保持民族精神,勿忘民族文化。二战后本校以樱美林学园之名重建于日本。战后70年来,历代学校领导均秉承传统,坚持国际和平主义理念,不遗余力地发展中日友好关系。本校在中国区域研究,以及中日关系、中日文化比较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卓著;在中日青少年文化交流方面亦成绩斐然。这其中,华人学者的贡献功不可没。
目前,我校共有15名华人专职教师,他们均接受过中日两国高等教育的熏陶,在学校的教学、科研以及行政管理等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老师努力传播中国文化,发表了大量研究中国的论著;同时,他们常年在日本生活、工作,对日本问题也有深刻的洞察和理解,多位学者也是日本研究相关领域的俊才,有的研究成果还获得学术表彰。我个人认为,因为他们充分掌握资料和信息,加之具有跨文化的知识及学养,故而对日本问题的研究既能做到较为全面、深入、客观,而且往往视角独特、立论新颖、内容有趣。此次,这些华人学者与校外几位著名学者联袂合作,将一部分最新的日本学研究成果汇集成册并在自己的祖国出版,我相信本书将极其有助于中国知识界及所有关心中日关系的人士加深对日本的认识和了解。
我父母早年曾在北京崇贞学园教学。作为一名二战期间出生在中国的日本人,我一直认为日本不仅要深刻反省战争时期的种种错误,更应回溯过去,剖析日本走向扩张、侵略的历史和思想根源。不过近年来这种想法越来越难以得到战后出生的新生代政治家的理解了。众所周知,近年来两国关系困难重重,但我认为不能因为政府关系的对立、部分媒体的喧嚣而对中日关系灰心丧气。在中日关系愈加困难的时侯,两国政治家更需要把握大局、立足长远;两国民间则更需要加强交流和往来,通过对话来缓解对立情绪,消除不必要的误解。这其中尤其需要知识界人士以理性、平和、客观的态度来传递信息,架起两国友好沟通的桥梁。从这个角度来说,本书出版的学术意义固然重要,全体作者愿意为改善中日关系所付出的努力也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中日友好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和传承。谨以此短文为序,希望本书的各位作者再接再厉,为中日人文学术交流继续发挥独特的优势;也衷心希望所有阅读此书的读者,大家一起为改善中日关系,加深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和友谊奉献更多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