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勤政救不了大明,夹棍可以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8章 钓鱼

说起来当今天子也真是抠门,

不过运银子漂没六七成,运粮食漂没个三成而已。

这么点蝇头小利非要舔着个脸和臣子争来争去,闹得不体面,

那也别怪户部撂挑子。

至于粮食不到位,对前线战事可能有影响……

李自成马上攻破京城了,在座衮衮诸公也没几个愿意捐钱发军饷。

远在几百里之外的宁远,锦州发生的事情,

对于京城的大人们来说,和马上就能到手的冰敬,炭敬比起来,更加算不得什么了。

等天子这次服了软,定要将漂没比例再上调一成才是。

毕自严心中美滋滋打着算盘的时候,

神机营校场会客室迎来了一位新客人。

其人面若冠玉,高大健硕,身穿绯袍,腰挂玉带,连崇祯见了也不由暗暗赞叹一声:

好个貌比潘安的美男子!

他见到崇祯不敢仔细看龙颜,快行几步走到会客室帅案之前双膝触地,以“三跪九叩”大礼伏拜:

“微臣郑芝龙叩见圣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崇祯微笑虚扶:

“郑卿平身!朕闻卿率众归化,荡平海寇,扬我大明国威,实乃社稷股肱!”

行过礼后,王承恩搬来一张绣榻,

郑芝龙小心翼翼只坐了一个角,眼观鼻鼻观心摆出一副低眉顺眼的小媳妇模样,

心里却在琢磨:

天子不远万里把自己招到京城来做什么?

从泉州出发之前,郑芝龙的两个弟弟郑鸿逵和郑芝虎都劝他最好称病不要进京——

毕竟哥几个虽然被熊文灿招安,摇身一变成了大明福建游击将军,但之前可是货真价实的海盗。

要是皇帝摆的是鸿门宴,把自家老大扣押下来怎么办?

郑芝龙犹豫再三,还是来了,

他觉得天子一个十七岁的小孩,应该不至于这么杀伐果断。

然而,今天进了神机营校场没多久,他已经开始后悔了。

陪同他进来的礼部侍郎徐光启一路上给他说了些天子的趣事,

什么力排众议诛杀阉党,将权倾天下的九千岁魏忠贤剐成碎肉啦,

什么亲自动手把神宗显皇帝的宠妃郑氏夹得半死不活啦,

什么练兵之时和士卒撞在一起头破血流,不但不生气反而大声称赞对方勇悍啦。

徐老头一个个细节说的惟妙惟肖,活灵活现,

郑芝龙听得背上汗毛倒竖。

虽然这些事不是什么秘密,但见天子之前带路的人特地重新提一遍,就太吓人了。

更吓人的是,

天子赐座之后,便一改笑容满面的神情,

半晌一言不发,若有所思轻轻用手摩挲着青花茶盏。

“一、二、三……”

郑芝龙默数着铜漏声,冷汗已浸透中衣。

他久经风浪,纵是当年李旦船队遭飓风围困、颜思齐暴毙群盗夺权时,也未曾这般心悸。

“郑卿。”

崇祯在王承恩给郑芝龙倒茶时突然开口,吓得他如同坐了弹簧一般从绣墩上一跃而起:

“臣在。”

徐光启见状差点笑出声——

天子小小年纪拿捏人心的功夫就炉火纯青,果然有世宗之智也!

他温言宽慰:

“郑总兵不必如此紧张,陛下请你前来,是为了辽东粮草转运之事也。”

辽东粮草转运??

这和自己这个福建总兵有什么关系?

郑芝龙微微一怔,

但不管怎么样,能看到皇帝脸上重新露出一丝笑容,悬着的心总算落回了肚子里——

只要不是当场拿下自己,让弟弟送个几百万两赎金就好。

“微臣但听陛下调遣。”

崇祯笑道:

“如今辽东战事正酣,后金新汗皇太极率大军围攻我大明宁远,锦州二镇。”

“敌虽来势汹汹,然孙阁老运筹帷幄,率关宁军三战皆捷,大败皇太极与莽古尔泰于锦州城下。”

“当下朕之忧,唯皇太极不甘就此退去围困三镇,我大明粮草不足也。”

郑成功听到这里已经大概知道了天子的想法,心下更是大定。

他虽然还不到三十岁,却已经干了五年海盗,

加上天生聪颖,自然知道此时海运的成本远低于陆运。

从登州运粮至宁远锦州,若通过户部海运大约需漂没三成粮草。

但陆运则运一石粮,需消耗三石粮(民夫口粮+牲畜饲料)。

且登州至宁远如通过海上运输仅需约五日航程,而陆路需三十日,效率也是天壤之别。

皇帝将自己不远万里招郑芝龙,又说担心关宁锦三镇粮草不足,自然是看中自己手下船队,想借闽南海运之利为辽东转运粮草。

果然,崇祯继续说道:

“朕问郑卿手下有上千战船,可否从闽浙购买粮草,为朕运至宁远?”

“当然,朕非虚取之辈,每石粮食愿付二斗运费,卿以为如何?”

每石粮愿意付百分之二十的运费,

说实话天子已经相当有诚意——说白了,现在通过户部转运也不过漂没三成而已。

百分之二十的利润,

虽然和丝绸,陶瓷,东瀛漆器等商品相比不算太高,但是胜在量大。

天子担心关宁锦防线缺粮,怎么说一次运输也是二十万石起步,从生意角度来看着实不亏。

然而,

郑芝龙绝顶聪明之人,瞬息之间便想到了更深一层。

后金久攻不下有围城的可能性,天子此时想必已经如同热锅上的蚂蚁。

形势万分火急,为何不找户部转运,反而大费周章找上自己这个刚刚归降的海盗呢?

“陛下明鉴,海上漂没十常有三,若以二成脚费折抵,臣恐船夫鬻子亦难充饥!”

“昔永乐帝遣郑和下西洋,尚准市舶司抽分三十取六。今陛下欲效成祖伟业,何故薄待海商?”

果然,

如同郑芝龙预想的一样,天子脸上从容镇定的面具不一会便掉了下来。

礼部侍郎徐光启反复帮腔,郑芝龙仍然坚持百分之三十立场不肯松口,

皇帝终于破防,从帅上拿起一个纸盒,右手颤颤巍巍好几下才打开,从中掏出了一根管子。

一旁的王姓司礼监随堂见状连忙俯身掏出火折,点上火。

皇帝食指与中指间夹着的那细管,一头燃起橘红微芒,

一缕青烟如绸缎般从唇间滑出,在空中旋成完美的同心圆。

郑芝龙顿时看得目瞪口呆。

天子这一下,简直如姑射仙人遗世,朗朗清标,堪追卫玠璧影流辉。

帅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