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勤政救不了大明,夹棍可以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7章 转运

“十天来建虏三战皆败,如今只敢围城不敢再战。”

“高阳公老当益壮,真乃用兵如神也!”

“果然除掉阉党,我东林衮衮诸公众正盈朝,国事一扫阴霾越来越好啊!”

崇祯不上朝,东林君子闲着没事干,聚会自然比以往更多了。

最近最热议的话题,自然是辽东局势。

一开始孙承宗一到宁远就拿下袁崇焕的消息拿来,诸君子对老头颇多指责,给崇祯上了一堆奏疏批判他:

“独断专横”

“打压后进”

“年老昏聩”

结果自然是收到了一堆“知矣”的朱批。

前几日捷报传来,诸君子立刻上演川剧变脸,

纷纷称赞“高阳公英明!”,各个与有荣焉——毕竟孙承宗怎么也是咱东林党自己人。

孙承宗立功,那不就说明咱东林诸君子都是国家栋梁,理应大用吗?

吏部尚书王永光呵呵笑道:

“钱阁老,我以为再次提醒陛下增补内阁成员的时机已到也。”

众人闻言皆是一阵大笑,纷纷附和:

“正是,如今内阁虽有三人,但高阳公远在宁远。仅钱阁部与李阁部两位,实在太过辛苦。”

“受之兄德才兼备,我东林君子无人不知,正是恰当人选!”

“受之兄入阁之后,切记要劝诫天子以德行为重,勤勉执政啊……”

……

钱龙锡闻言苦笑连连。

好家伙,连钱谦益入阁之后的事情都安排好了,

这些人真是不当家不知道当家的难处,天子现在一天到晚待在神机营校场,别说钱龙锡了,连宫里嫔妃都见不到他的人。

写奏疏沟通,钱龙锡也不是没试过,前前后后加起来十几封,崇祯那颗“知矣”印章每一个细节,他现在都已经了然于心了。

“陛下虽启用高阳公,但对我东林诸位并不信任。此时强推受之,怕是适得其反啊。”

东林众君子齐齐一愣,继而哗然:

“郑氏固然无道,终属皇亲,岂可辱以皂隶之刑?此例一开,我等项上头颅皆悬于夹棍之间!”

这是皇帝用夹棍“募捐”之后,已经憋了好久的。

“太祖定制,天子坐明堂而治天下!今上亲执刀剑、混迹行伍,岂非自降九五之尊为百夫长?昔永乐帝五征漠北,亦未闻与士卒同饮馁马之食!”

这是听说了皇帝最近天天不回宫睡觉,和一群粗汉住在一起过家家练兵,出言讥讽的。

“白日校场挥汗,夜宿军帐听鼾——六部奏章积压通政司,辽东请饷、陕地蝗灾皆待御批,陛下欲效武宗(正德帝)豹房误国乎?”

这是被皇帝不上朝,不批阅奏章,练兵等一系列骚操作激怒,忍无可忍的。

户部尚书毕自严尤为愤怒:

“陛下对我户部颇多猜忌,此次孙阁部就任宁远,八十万两辽饷不入太仓库直接由内帑发放也就罢了。”

“发饷都亲自向高阳公下令,让其亲兵护送。”

“我倒要看看,建虏粮草转运陛下是不是还能让高阳公亲兵来押送!”

皇帝虽然用夹棍“募捐”,但目前看来还是知道分寸,只向外戚下手。

捐输仪式当天邀请了那么多文官,只有钱阁老自己主动捐款出了血,其他臣子皆分文不取。

后面邀请入股【大明投资公司】,也确实没有强迫,文官们不愿意出钱便全部放了回来。

亲自练兵当然荒唐,那毕竟用的是皇帝自己从外戚那里拷来的银子,

虽然让不少警惕性强的臣子感到担忧他亲掌兵权,复“土木堡故事”,但目前听说练兵天天练站立,想来也练不出什么东西,距离真正和文官的利益产生冲突还有十万八千里。

可是不让户部转运辽饷,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可以说严重触犯了文官的权柄。

哦,一年将近700万两银子的辽饷,你皇帝全都不通过户部自己转运,那本来可以落到上上下下众多官吏口袋里三四百万两的漂没火耗银子,谁来补发?

这不是赤裸裸的与民争利吗?

此言一出,众人便再也顾不上皇帝以昭文宗氏学院的名义招了一堆护卫偷偷练兵,不上朝,批阅奏折用印章这些小事了。

纷纷出谋划策,

有的提议集体上疏,以“六部各司其职”的祖训规劝,强调“户部掌天下钱粮,此乃太祖定制”。

有的建议毕自严采用文官无往而不利的拖字诀。

扣压《漕粮征调勘合》等关键凭证,拖延《辽东军粮接收册》核销.。

有的义愤填膺,拍着胸脯说自己回去就向门生故吏,同乡同科说明,散布“天子独断,置士大夫于何地”言论。

毕自严听得连连摇头:

“陛下心志坚定,特立独行。恐怕不会因为我等几句劝诫就改变自己的做法。”

此时,户部给事中韩一良率众而出,躬身行了一礼之后,侃侃而谈道:

“如今大多数辽东军屯已被山右商贾买下,这帮人与将门世家勾结,沆瀣一气。”

“近几年来囤积居奇,虚报缺粮数额,辽东粮价在这帮人的操作之下,已经从万历年间的二两一石暴涨到了如今的八两一石。”

“既然圣上打定主意自己来为辽东转运物资,粮草转运想必也不用劳烦户部,必可圣躬亲为……”

毕自严微微一怔,方才想明了他的言外之意,不由拍腿赞叹:

“象儒(韩一良字)高见,老夫不及也!”

天子您不是喜欢自己转运吗?

那粮食您也自己转运去呗!

什么?您说粮食体积太大,重量太重,十几万石粮食哪怕海运都得几百船,

光靠孙承宗那几个亲兵押送不了。

那没办法咯,皇帝您不是刚刚从外戚手中“募捐”了这么多钱,自己拿着银子在辽东当地买粮食呗。

经过晋商几年努力,现在辽东粮价已经是江南四倍了,

皇帝如果真的傻乎乎砸几十万两银子到当地市场,人家晋商会做慈善真用现在8两银子一石的价格卖给朝廷?

等到粮价涨到20两一石,天子肉痛了,才会知道这天下真正离不开的是谁,以后转运又该找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