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埃文基英雄史诗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五 创新之处

本书开了国内研究俄罗斯埃文基史诗的先河,而俄罗斯学者对埃文基史诗的研究虽然相对较多,但是还不够深入和完善。有鉴于此,本书在如下几个方面有所创新。

首先,本书对具体的俄罗斯人口较少民族埃文基史诗作品《德沃尔钦》进行了汉语翻译,并对其中的母题和形象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其次,将埃文基的史诗与通古斯民族的史诗进行了比较,例如将埃文基的“尼姆恩加堪”与赫哲族的“伊玛堪”和鄂伦春族的“摩苏昆”进行比较,力争总结通古斯民族史诗的共性特征。

最后,从跨境民族的视角,对俄罗斯埃文基民族文化进行研究,力争从民间文学中探寻更多的埃文基民族文化特征,为研究和发展我国鄂温克和鄂伦春族的传统文化提供借鉴和参考。


[1] Мыреева А.Н.Дулин буга Торгандунин-Торгандун среднего мира,-Новосибирск:Наука,2013.С.1.

[2]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经济发展司、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编:《中国民族统计年鉴2017》,中国统计出版社2018年版,第745页。

[3] 乌云达赉著,乌热尔图整理:《鄂温克族的起源》,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1页。

[4]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Share Alike”,https://ru.wikipedia.org/wiki/Эвенки:2018-11-15/2018-11-29.

[5] Варламов А.Н.Квопросу о происхождении этнонима “тунгус”,Северо-восточный гуманитарный вестник,2020(01),C.71-76.

[6] [俄]梅列金斯基:《英雄史诗的起源》,王亚民、张淑明、刘玉琴译,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第226页。

[7] 王雪梅:《俄罗斯埃文基民族文化及保护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中央民族大学,2016年,第5页。

[8] Bemerkugen einer Reise im Rbssischen Reich in jahre1772.-St-Petersburg 1775.-B.1.-S.288-295.

[9] [俄]梅列金斯基:《史诗的起源》,王亚民、张淑明、刘玉琴译,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第232页。

[10] Мыреева А.Н.Эвенкийские героические сказания.Новосибирск:Наука,1990.С.7.

[11] Мыреева А.Н.Сказительство в условних якутско-эвенкийского двуязычия//Эпическ-ое творчество народов Сибири и Дальнего Востока,Якутск,1978.С.190-201.

[12] Мыреева А.Н.Н.Г.Трофимов(Бута)-эвенкийский сказатель//Тезисы докладов конференции фольклористов Сибири и Дальнего Востока,Улан-удэ,1966.С.59-61.

[13] Мыреева А.Н.Поэтические особенности эвенкийских сказаний//Фольклорное наследие народов Сибири и Дальнего Востока,Горно-Алтайск,1986.С.177-182.

[14] Мыреева А.Н.О запевах эвенкийских сказаний//Вопросы языка и фольклора народностей Севера,Якутск,1980.С.93-103.

[15] Мыреева А.Н.Семантическая и морфологическая характеристика собственных имен эвенкийских сказаний//Актуальные вопросы языков народностей Севера,Якутск,1986.С.77-88.

[16] Об историзме фольклоре:по материалам фольклора эвенков,Известия Российского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го педагогического университета им.А.И.Герцена,2009.№107.С.112-119.

[17] Особенности бытования эвенкийского эпоса в советском пространстве,Актуальные проблемы гуманитарных и естественных наук.2011.№11.С.139-142.

[18] 徐昌翰:《关于“伊玛堪”一词的语义、来源及其它》,《黑龙江民族丛刊》1992年第2期。

[19] 张嘉宾:《埃文基人的“尼姆纳堪”与赫哲人的“伊玛堪”》,《黑龙江民族丛刊》1996年第1期。

[20] 张嘉宾:《黑龙江流域的通古斯人及其传统文化》,《黑龙江民族丛刊》2003年第2期。

[21] 朝克:《关于俄罗斯的涅吉达尔语、埃文语与埃文基语》,《满语研究》2000年第2期。

[22] 杨衍春:《俄罗斯境内满—通古斯民族及其语言现状》,《满语研究》2008年第1期。

[23] 贝科娃、万红:《阿穆尔州的俄罗斯人与埃文基人:得到的与失去的》,《黑河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

[24] 杨立华:《正在消失的语言——俄罗斯阿穆尔州埃文基人聚居区考察》,《西伯利亚研究》2012年第12期。

[25] 杨立华、T.E.安德烈耶娃、K.H.斯特鲁奇科夫:《试论埃文基语与俄语构词法之异同》,《满语研究》2014年第1期。

[26] 邹继伟、张家丰:《黑龙江沿岸中俄跨界民族语言研究的特点》,《北方文物》2015年第4期。

[27] 王国庆、赵杰:《从词阶理论看满通古斯语族的语支分类》,《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

[28] 张英姿:《苏联时期俄罗斯埃文基语研究》,《黑龙江史志》2017年第1期。

[29] 张英姿:《俄罗斯学者关于埃文基语的研究译述(17世纪末至苏联解体前)》,《民族翻译》2017年第2期。

[30] 杨立华:《俄罗斯埃文基族语言教育模式探析》,《西伯利亚研究》2017年第4期。

[31] 姚凤、林树山:《苏联对阿穆尔河下游及萨哈林岛土著民族的研究》,《黑龙江文物丛刊》1982年第2期。

[32] 林树山:《苏联学者论通古斯满语民族起源》,《黑龙江文物丛刊》1984年第3期。

[33] 张嘉宾:《原苏联的北方部落》,《学术交流》1992年第4期。

[34] 孙运来:《埃文克民族史志概述》,《东北史地》2004年第10期。

[35] 孙运来:《俄罗斯埃文基人与中国鄂温克族民族起源探讨》,《文化论坛》2015年第2期。

[36] 刘晓春:《俄罗斯远东土著民族与跨界民族研究》,《黑龙江民族丛刊》2014年第6期。

[37] 王国庆:《俄罗斯的满通古斯民族源流简考》,《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年第9期。

[38] 李娟:《俄罗斯学者的埃文基人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黑龙江大学,2015年。

[39] 李娟:《浅析俄罗斯阿穆尔州埃文基人俄罗斯化过程》,《才智》2016年第28期。

[40] 张嘉宾:《埃文基人的民间知识》,《黑龙江民族丛刊》1995年第4期。

[41] 张嘉宾:《埃文基人的亲属制度》,《黑龙江民族丛刊》1995年第2期。

[42] 万红:《中俄鄂温克人社会生活比较研究》,《黑河学院学报》2015年第5期。

[43] 李红娟:《俄罗斯埃文基人的生活状况》,《环球人文地理》2014年第10期。

[44] 孙印峰:《中俄鄂伦春社会保障制度比较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2010年。

[45] 李红娟:《俄罗斯埃文基民族传统教育与社会变迁》,《哈尔滨学院学报》2018年第5期。

[46] 特日乐:《鄂温克人与埃文基人生计变迁之共性阐释》,《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

[47] 杨立华、贝科娃:《阿穆尔州腾达区埃文基地名探析》,《黑河学院学报》2015年第2期。

[48] 周之求:《苏联北方地区民间丧葬习俗之今昔》,《苏联问题参考资料》1987年第4期。

[49] 张嘉宾:《赫哲人与埃文基人的原始宗教信仰》,《黑龙江民族丛刊》1998年第3期。

[50] 张娜、王雪梅:《中外学者的埃文基民族文化研究》,《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

[51] 侯儒:《俄罗斯埃文基人萨满教研究——兼与中国鄂温克族萨满教比较》,硕士学位论文,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52] 王雪梅:《俄罗斯埃文基民族文化及保护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中央民族大学,2016年。

[53] 杨春河、杨立华:《俄罗斯埃文基人聚居区社会调查》,《满语研究》2013年第2期。

[54] 唐楠:《走进俄罗斯阿穆尔州的埃文基人》,《共识》2014年第12期。

[55] 唐楠:《小民族大生态——俄罗斯远东埃文基村落文化振兴考察》,硕士学位论文,中央民族大学,2016年。

[56] [俄]P.马克:《黑龙江旅行记》,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翻译组译,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

[57] [俄]杰列维扬科:《黑龙江沿岸的部落》,林树山、姚凤译,吉林文史出版社1987年版。

[58] [俄]史禄国:《北方通古斯的社会组织》,吴有刚等译,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59] 乌热尔图主编,纳·布拉托娃副主编:《西伯利亚鄂温克民间故事和史诗》,白杉译,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9年版。

[60] [俄]阿尼西莫夫:《西伯利亚埃文克人的原始宗教(古代氏族宗教和萨满教)——论原始宗教观念的起源》,于锦绣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版。

[61] 郭燕顺、孙运来译著:《民族译文集(第一辑)》,吉林省社会科学院苏联研究室,内部刊物,1983年。

[62] 孙运来编译:《黑龙江流域民族的造型艺术》,天津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63] [俄]奥克拉德尼科夫:《古今西伯利亚民族概述》,姚凤译,《黑河学刊》1985年第1期。

[64] [俄]A.B.斯莫良科:《阿穆尔河下游和萨哈林岛各民族的经济共同特征》,冯维钦译,《黑河学刊》1986年第1期。

[65] [俄]沃斯克博伊尼科夫:《论埃文克人的宇宙传说》,孙运来译,《黑河学刊》1987年第1期。

[66] [俄]西姆良科:《〈下阿穆尔和萨哈林岛各民族人民的传统经济和物质文化〉一书的前言》,张嘉宾译,《黑龙江民族丛刊》1986年第1期。

[67] [俄]斯莫里亚克:《下阿穆尔及萨哈林岛各民族的夏季交通工具》,冯季昌译,《黑龙江民族丛刊》1988年第2期。

[68] [俄]安娜·阿纳托利耶夫娜:《鄂温克人的伊玛堪:民间口头创作体裁及其在文学作品中的反映》,程红泽译,《黑龙江社会科学》2012年第4期。

[69] [俄]贝科娃:《阿穆尔人语言世界图景中的“空白”》,杨立华译,《黑河学院学报》2018年第2期。

[70] 张嘉宾:《埃文基人的“尼姆嘎堪”与赫哲人的“伊玛堪”》,《黑龙江民族丛刊》1996年第1期。

[71] [德]亚里士多德:《诗学》,陈中梅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58页。

[72] DERIVE,Jean:L'Epopée,Unité et diversité d'un genre,Paris:karthala,2002,p.5.

[73] MADELENAT,Danitl:L'Epopée,Paris:PUF,1986,p.6.

[74] MADELENAT,Danitl:L'Epopée,Paris:PUF,1986,p.8.

[75] M.H.Abrams:A Glossary of Literary TermsSeventh Edition),New York:Holt,Rinehart and Winston,1999,p.76.

[76] [芬兰]劳里·航柯:《史诗与认同表达》,孟慧英译,《民族文学研究》2001年第1期。

[77] [俄]普罗普:《英雄史诗的定义》,李连荣译,《民族文学研究》2000年第2期。

[78] 郎樱:《国内首部系统研究哈萨克史诗的专著——〈哈萨克英雄史诗与草原文化〉序》,《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79] Василевич Г.М.Исторический фольклор эвенков:сказания и предания.Лениград:Изд.Наука,1966.С.15.

[80] Мыреева А.Н.Эвенкийские героические сказания,Новосибирск:Наука,1990.С.6.

[81] Мыреева А.Н.Эвенкийские героические сказания,Новосибирск:Наука,1990.С.8.

[82] Мыреева А.Н.Эвенкийские героические сказания,Новосибирск:Наука,1990.С.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