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中的人生:西方文学中的生命哲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原欲人生的典型体现

最能体现古希腊诸神“原欲人生”的,无疑是他们的“好色”。他们的好色故事可谓“罄竹难书”,说三天三夜都说不完。而在讲他们“好色”故事的时候,常常会引发不必要的误解。比如说我主讲过一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叫《故事中的人生:西方古典文学选讲》。第一讲便是讲古希腊神话。有网友听完后评论道:“讲课怎么总讲这个,低俗,不喜欢。”当然,也有观众留言对我表示理解和支持:“不是宋老师讲得低俗,而是古希腊神话中的神活得低俗。你不能将神的低俗等同于宋老师的低俗。”其实,将古希腊神话中神的“恋爱”行为视为“低俗”,也是混淆了文学和生活的区别。要知道,古希腊神话中神的‘低俗’是有象征含义的,当然,我们可以为了显得高雅而故意回避他们的“低俗”,但问题是,如果我们不讲清楚他们是如何“低俗”的,也就无法搞清楚他们“低俗”背后的“高雅”。长话短说,先讲五个神“好色”的故事。[8]

1.宙斯(Zeus)。宙斯是古希腊诸神的最高领导,地位相当于中国神话中的玉皇大帝。宙斯属于那种谈一次恋爱不能满足人生的神和结一次婚不能显示自己身份的神,他已经有七个妻子,即墨提斯(Metis)、忒弥斯(Themis)、欧律诺墨(Eurynome)、得墨忒尔(Demeter)、莫涅摩绪涅(Mnemosyne)、勒托(Leto)和赫拉(Hera),却并未因此感到满足,依然在婚姻之外到处留情,以至于在人间留下了无数个自己都叫不上名字的私生子:“希腊文学研究者经常发现诸神之间的口角和婚姻上的不忠,这同神的形象和伟大似乎很不相称,但对希腊人来说这种情况极为正常。”[9]

在《欧罗巴》的故事中,宙斯看上了亚细亚少女欧罗巴(Europa)。欧罗巴是腓尼基公主,而腓尼基大约相当于今天亚洲的黎巴嫩一带。欧罗巴正在草地上思考人生,看到不远处有一群牛在吃草。其中一头公牛引起了她的注意:这是一头公牛,却又是一头含情脉脉的公牛,正目不转睛地盯着自己看,看得自己都有些害羞了。她哪里知道这不是牛的眼睛,而是宙斯那多情而好色的眼睛。好奇害死猫啊,欧罗巴骑上了这头公牛,公牛拔足狂奔,来到了一个遥远而陌生的地方。宙斯恢复了原形,表明了身份,就这样,欧罗巴就成了宙斯的又一个地下情人。收留欧罗巴的地方,就以她的名字命名,这就是今天的欧洲(Europe)。一个亚洲少女却成了后来的欧洲,这隐喻了东方文明其实是西方文明的一个重要源头,用西方的谚语说,就是“光来自东方”,用黑格尔的话说,“东方世界是希腊世界的基础”[10],其中有一个最有力的证据就是:西方人信仰的基督教就来源于东方的犹太教,是“犹太教的私生子”[11]

2.伊阿宋(Easu)。忒萨利亚王子伊阿宋年幼的时候,父王埃宋(Aeson)驾崩。原本属于他的王位被叔叔珀利阿斯(Pelias)抢走了。伊阿宋被迫政治流亡。长大后,伊阿宋回到故土,索要原本属于他的东西(这很容易让人想起《英雄本色》中小马哥的一句台词:“我要争一口气,不是想证明我有多么了不起,我是要告诉别人,我失去的东西我一定要拿回来!”)。他的叔叔骗他说,要想要回王位,就要去另外一个城邦科尔喀斯(Kolchis),从“邦主”养的宠物——金毛羊身上取回一撮毛。为了获得自己的王位,伊阿宋登上阿尔戈号,背井离乡去寻找“金羊毛”,路过一个相当于女儿国的地方,女王邀请他共度良宵,他就乐颠颠地去了,直到第二天中午都没有起来,完全忘记了初心。我们知道,中国的唐僧师徒在冒险的途中,也同样面临着各种美色的诱惑,可是除了猪八戒偶有风流韵事之外,其他人则是任你万般勾引我自岿然不动,尤其是这个团队的领袖唐僧,总是以各种理由加以或明确或委婉的拒绝,让人遗憾,也更让人敬佩。

特别是在女儿国,唐僧展示了他超强的道德自律。有观众幽默地说:“如果我是唐僧,《西游记》在女儿国那一集就结束了。”“小时候以为唐僧在女儿国的时候最安全,因为没有妖怪;长大后才明白,唐僧在女儿国的时候最危险,因为没有妖怪。”大家想,如果有一个像女儿国国王这样的女神,温香软玉地站在我们的面前,还用林志玲一样甜酥的声音热诚地发出“共度良宵”的邀请,能有多少人能像唐僧那样拒绝?唐僧为何可以拒绝(尽管他的拒绝是艰难的)?因为他的心中有坚定的目标、庄严的承诺和伟大的信仰。伊阿宋不是唐僧,既没有拒绝美色的诱惑,也认为没有必要拒绝美色的诱惑,但在西方文化观念中,他依然算是真正的英雄!按照我们中国人的理解,伊阿宋如此好色,抗拒诱惑的能力如此之弱,算是哪门子英雄,简直就是死淫贼、花蝴蝶和采花大盗嘛。要知道,我们儒家文化界定英雄的标准是“德才兼备”,其中“德”是首位的。何谓“德”?一个重要体现就是能抗拒美色的诱惑。如果以此为标准,伊阿宋显然属于有才无德的人。由此,就更能理解启良对中西方英雄崇拜之不同的理解:

一、中国人的英雄是道德型的,西方则为力量型。

二、中国的英雄之性格为内敛型的,看重的是心性修为,西方的英雄则为外向型,看重的是外王事功。

三、中国的英雄由于儒家纲常伦理的规范,主体人格很难显现,而西方的英雄则是高度主体化的。

四、中国的英雄之价值重心在民族和国家,以民本主义为圆心,而西方的英雄则是个人本位,崇尚的是自我中心主义。

五、中国的英雄求同,以社会认可的规范或习俗为价值取向,西方的英雄求异,以标新立异和突破社会规范为人生的目的。[12]

3.帕里斯(Paris)。海神忒提斯(Thetis)与大英雄珀琉斯(Peleus)结婚的时候,邀请了奥林匹斯山上的三教九流,却由于准备婚礼太忙,忘记了邀请争吵女神厄里斯(Eris)。争吵女神觉得太没有面子,于是决定让这场婚礼变成葬礼。她在婚礼上扔下一个苹果,进而引发了一场血案。一个苹果又如何引发一场血案?其实这不是苹果,这是一个“象征”——上面写着“给最美丽的女神”。刚好奥林匹斯山上的三大名媛——天后赫拉、智慧神雅典娜(Athena)和爱神阿佛洛狄忒(Aphrodite,又译为阿弗洛狄忒、阿弗罗狄忒、阿佛罗狄忒、阿芙洛狄特等)都看到了这个苹果。按照我们中国人的习惯,遇到好东西,心里会说一万遍:“我的,我的”,但嘴上一定会谦让一番:“你的,你的”。但这三位西方的女神都不是省油的灯,她们第一个念头是“这个苹果非我莫属”,嘴上说的也是“这个苹果是我的,不要跟我抢,谁抢我跟谁急”。在宙斯的授意下,他们找到了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来当裁判。天后赫拉许诺帕里斯以“权”——让他做地中海的霸主;智慧神雅典娜许诺帕里斯以“名”——让他流芳百世,永垂不朽;爱神阿佛洛狄忒许诺帕里斯以“色”——帮助他娶到希腊半岛的“岛花”海伦。帕里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色”,于是有了英文Judgment of Paris,直译为“帕里斯的裁决”,意译为“爱江山但更爱美人”。帕里斯后来代表特洛伊(又译特洛亚)城邦出使古希腊半岛上的斯巴达城邦,完全将自己需要履行的政治使命抛之脑后,在爱神阿佛洛狄忒的帮助下,拐走了斯巴达国王墨涅拉奥斯(Menelaus,又译墨涅拉俄斯)的妻子海伦,也给伟大的特洛伊引来了无情的战火。

4.海伦(Helen)。男神或男性英雄好色,那么,女神或女性英雄又如何呢?可谓“巾帼不让须眉”。这不得不提古希腊半岛的“岛花”海伦。关于海伦的美,俄罗斯诗人阿赫玛托娃(Akhmatova,1889-1966)在《致海伦》中写道:“哦,海伦,海伦,海伦,/你是海面上一朵美丽的浪花。”[13]美国诗人艾伦·坡在《海伦颂》中则是这样描绘的:

啊,海伦,我视你的容颜,

如古代海上的帆船,

飘过那芬芳的海面,

把疲劳不堪的过客,

送回他自己的家园。

啊,你的花容,你的青丝,

你水仙般的婀娜风姿

让我这漂流四海的人儿,

对希腊的光荣、罗马的壮丽,

也寄托我深情无限的忧思。[14]

当然,按照现在的道德标准,海伦并不是一个纯情、忠贞的女子,她不断被别人爱,也不时爱着别人。海伦为何要跟帕里斯“私奔”?因为爱神阿佛洛狄忒答应过帕里斯,如今要履行她的承诺?但假如海伦本人不愿意,爱神也是毫无办法的。海伦的丈夫墨涅拉奥斯是斯巴达国王,既不缺钱,也不缺权,因此,海伦背离丈夫和帕里斯“私奔”最好的解释应该是:帕里斯比墨涅拉奥斯更年轻、更帅气、更懂得男女之情,而这恰恰证明海伦也是好色之徒。因此,但丁在《神曲》中,才把她和埃及艳后当作“女色狼”的代表性人物,打入了地狱的第二层:“另一个是因为爱情自杀的对希凯斯(指狄多的丈夫——引者注)的骨灰背信失节的女性(指狄多——引者注),她后面来的是淫荡的克利奥帕特拉(Cleopatra,公元前69—前30)。你看那是海伦,为了她,多么漫长的不幸的岁月流转过去,你看那是伟大的阿奇琉斯(阿基琉斯——引者注),他最后是同爱情战斗。”[15]

5.阿佛洛狄忒。阿佛洛狄忒“是一个特殊的精灵,司掌情爱,她的美貌足以令所有的神祇和凡人意乱情迷、丧失理智”[16]。遗憾的是,最风情万种的阿佛洛狄忒却有一个老实巴交、缺乏情趣的丈夫——火神赫菲斯托斯(Hephaestus)。对于这段完全不般配的婚姻,颇有幽默感的陈喜辉发挥他的想象力,做了这样有趣的描绘:“阿佛洛狄忒主管爱情和婚姻,大有近水楼台之利,又兼美貌超群,可以无往而嫁。嫁阿波罗,一对光明的璧人;嫁波塞冬,不愁游艇与海鲜。即使跟了嬉皮士赫尔墨斯,也可以经常偷吃烤肉或户外运动。可他的丈夫偏偏是火神,奥林匹斯最丑陋的男士和劳动者。难道真的是‘好男没好娶,好女没好遇’,爱神以身作则,先给自己安排一个糟糕的婚姻以告慰后人,让人们谅解她千百万次的工作失误?”[17]为了弥补婚姻中的缺憾,阿佛洛狄忒就找了很多个情人,如战神阿瑞斯(Ares)、神使赫尔墨斯(Hermes)、海神波塞冬(Poseidon)、酒神狄俄尼索斯(Dionysus),甚至还与民间美少年安基塞斯(Anchises)生下了埃涅阿斯(Aeneas)。阿佛洛狄忒数不清的风流韵事让人不得不这样评价她:“也许在希腊诸神之中除了宙斯之外,没有另外的神像阿弗洛狄忒那样有如此之多的风流韵事和私生子。无怪乎她被称作‘爱欲之母’、‘欢笑女王’、‘美丽而快活的情妇’,同她的所作所为相联系,这些绰号的确非常合适。更为尖刻的说法,干脆把她讥讽为‘一个淫妇’(a bitch)。”[18]当然,这些只是其他人的看法,古希腊人对阿佛洛狄忒的评价则是完全相反的。

爱神和战神阿瑞斯偷情的时候,留了个心眼的火神,用一张大铁网将他们当场罩住,然后提到奥林匹斯山的大会堂上,让众神来主持公道。面对被“捉奸”的爱神和战神,各位神灵表现出令人惊诧的包容和羡慕的态度,对此,史诗《奥德赛》借助王宫歌手的弹唱作了生动有趣、令人捧腹的描写:

神明们当时纷纷这样互相议论,

宙斯之子阿波罗王对赫尔墨斯这样说:

“赫尔墨斯,宙斯之子,引路神,施惠神,

纵然身陷这牢固的罗网,你是否也愿意

与黄金的阿佛罗狄忒同床,睡在她身边?”

弑阿尔戈斯的引路神当时这样回答说:

“尊敬的射王阿波罗,我当然愿意能这样。

纵然有三倍如此牢固的罗网缚住我,

你们全体男神和女神俱注目观望,

我也愿意睡在黄金的阿佛洛狄忒的身边。”

他这样说,不死的天神们哄笑不止。

波塞冬没有发笑,他一直不断请求

著名的巧匠赫菲斯托斯释放阿瑞斯。

他这样对巧匠说出有翼飞翔的话语:

“放了他吧,我担保让他按你的吩咐,

当着不死的众神明交出应给的偿付。”[19]

由此可见,众神并没有将两个神偷情这个事情当作一个道德问题,而是视为一个美学问题。他们面对这出偷情事件,就像我们今天一边看球,一边发表评论一样,也是一边欣赏一边发表各自独到的见解,但所有的见解都是中立的,和道德评判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