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中共党史学科发展史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言

张亚东是我指导的博士研究生。他学习刻苦,勤于思考,在读博士期间参加了我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研究工作。毕业之后在中国农业大学工作,主要从事党史党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与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就。这部书稿是对其博士学位论文进行适当补充修订的成果,是对改革开放以来党史学科发展历史进行专门研究的学术著作。

这部著作的出版可谓恰逢其时。2022年9月13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发布《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首次将“中共党史党建学”列入了法学门类一级学科。学科发展史是中共党史学科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在中共党史党建学作为一级学科设立的大背景下,深入研究中共党史学科发展进步的历史过程,探索蕴含其中的基本规律,总结经验教训,对于深化党史研究、完善党史学科体系,推动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建设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学习党的历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这部著作对改革开放以来党史学科发展的历程与经验进行了细致梳理和总结,对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工作的重要论述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同时也为党史学科发展建设提供历史支撑和经验借鉴。

这部著作在以下几方面的贡献和特点是比较明显的。

第一,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共党史学科发展的基本过程进行了细致梳理,比较清晰地展现出了党史研究演进的主要历史脉络。这部著作对40余年来党史学科的发展历程进行总结概括,认为其可以分为四个时期。一是从1976年到1981年是党史学科的恢复重建时期,经过拨乱反正,实事求是的党史研究理念已经确立起来,党史学科体系也得到初步建设,学科意识开始形成。二是从1981年到1990年是党史学科的繁荣兴盛时期,不仅出现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学习、宣传和研究党史的全国性热潮,而且党史学基础理论研究、资料和报刊工作、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等方面有了进一步发展。三是从1990年到2010年是党史学科的全面推进时期,在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党史研究进入新的层次,学科基础理论体系也得到初步构建,党史资料建设、报刊工作和人才培养工作都取得了重要成果。四是从2010年至今是党史学科的深入发展时期,中共中央不断加强和改进党史工作,建党百年之际更是又一次出现全社会关注党史的热潮,为党史学科发展创造了重要契机,党史研究的科学化趋势进一步凸显,学科建设的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这样的划分是符合历史发展实际的,既梳理了历史演进过程,又突出了重点问题的分析,实现了逻辑与历史的统一。

第二,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共党史学科发展的基本特点、面临的主要挑战进行了全面分析和归纳,比较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推动新时代党史学科发展的相关建议。总结历史经验是为了更好地前进。张亚东在书中提出,复观40余年党史学科的发展历程,总体上呈现出三大基本特点:党史学科研究理念更加趋于科学,理论体系实现初步构建,推动着党史学科进入了科学化、学术化的发展轨道;党史学科研究视域有了很大拓展,呈现出多元化、跨学科和多层次的特点,研究重心总体上在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分别呈现出向后及向下的转移趋势;党史资料工作、组织机构、学术刊物、教育教学等学科建设方面取得长足进步,党史研究条件得到有效保障。但与此同时,他也指出,党史学科发展也面临着学科定位不够明晰、学术水平仍需提高、人才培养存在困境和外部环境带来的影响这四个方面的严峻挑战,应当引起党史学界的高度重视。针对这些挑战,他认为,唯有加强学科基础理论研究,继续完善学科体系建设,做好党史教育宣传工作,才能提升党史研究科学化、学术化水平,有效发挥“资政育人”的重要功用,从而继续推动新时代党史学科发展进步。这些观点有现实针对性,对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建设有参考价值。

第三,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共党史学科发展史的研究总体而言比较扎实,既有史料挖掘整理之功,更有理论创新的努力。清代史学家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说:“高明者多独断之学,沉潜者尚考索之功,天下学术,不能不具此二途。”也就是说,扎实的史学研究离不开考索的功力和独到的见解。张亚东为撰写这本书是下了很大功夫的。仅粗略统计,该著所征引的文献资料达700余部(篇),既有党史学者们已经发表的诸多重要著述、中共中央及各级领导关于党史工作的重要文件、指示和意见,也有报刊档案、统计年鉴、政府公告等资料中关于党史工作的相关报道和记录,还有一些党史知名学者的文集、札记和回忆录等。在充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该著遵循史家“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传统,比较客观地论述了改革开放以来党史学科各个发展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学术论著、研究热点、基础理论等相关议题,分析了它们产生的渊源及影响,细致考察了40余年党史资料工作、组织机构、学术刊物、教育教学等学科建设的各个方面。此外,这部著作的一些见解也有不少创新之处。例如,在论及科学划分党史学科发展阶段的问题时,他认为:一方面,任何学科发展必然会受到不同时期政治社会、思想文化的制约,并且党史学是以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全过程作为研究对象,因此中国政治社会、思想文化的整体变化是划分党史学科发展阶段的基本依据之一;但另一方面,党史学发展也离不开学科自身的承袭性和内在的推动力,因而学术研究的流变走向和学科建设的基本规律是划分学科发展阶段的另一个基本依据,不能简单地将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分期等同于党史学科发展的阶段。对于具体划分的时间节点学者可能有不同的观点,但是这部著作提出的划分依据确有可取之处,体现了学术创新精神。

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中共党史学科发展史是具有开创性的工作,不足之处也在所难免。对于一些重要影响力的党史著作的评述尚嫌薄弱,理论深度还有待进一步深化,一些表述和论断尚需斟酌。希望张亚东能在这方面继续深化研究,也应该把研究领域扩展到改革开放之前,早日拿出一部整体的中共党史学科发展史,为推动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发展作出贡献。

王炳林

2022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