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国家与乡村社会(修订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言

读书人讲究“贤者作序、识者题跋”,我还不到以“贤者”的身份给同行的著作写序言的时候,只是偶然代劳。这本书是谷更有师从武汉大学朱雷教授做博士后时的研究报告,其前身是师从云南大学林文勋教授读博士时的学位论文,序言应该由两位导师来写;但他们抽不出时间,谷更有便让我这个当年的硕导来写了。

这本书考察的是唐宋乡村控制问题和宋代的乡村户问题。从书名上看到“唐宋”这个关键词的时候我不由地眼睛一热:国内把唐宋连起来考察的学者,应该首推我和林文勋的老师、谷更有的太老师李埏先生,现已91岁高龄的李先生见到这本书也会感到欣慰。“唐宋转型”或称“唐宋变革”是史学界的一个重要论题,很多学者曾对此问题有过关注,此前探讨的多是一些宏大叙事,诸如经济重心的转移、商品经济的第二次高峰、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动问题,甚至中古史阶段的划分问题等等;现在学术界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已经改变了以往的思维模式,深入事关芸芸众生的生活史内部,试图更加理性和具体地来认识这段发生了巨大变化的历史。本书的研究正顺应了这个趋势,用陈寅恪先生的话说算是“预流”了。

或许是出生于太行山乡村的缘故,从乡村角度切入来研究唐宋史是作者的兴趣所致,但乡村问题能否和唐宋转型联系起来呢?换句话说,唐宋时期的乡村是否发生了实质性的变迁呢?作者抓住唐宋时期村落居住形式的日渐普遍,和由此所导致的城乡分治的重要特征,从乡村控制的角度研究了这一时期乡村政治、经济与社会的变迁,对这个问题做出了肯定的回答,也使“唐宋变革”说有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乡村的主体是农民,农民和农村、农业问题也是一个历史的问题。我们现在说的“三农”问题中的城乡差别、乡村管理、家族势力等,在唐宋时期都已经出现。作者从唐宋时期的乡村控制入手,尽可能深入地对“三农”问题生成的渊源加以钩沉,以图对这一问题的最终解决有所裨益。这项研究对学术积累有所贡献,而且不仅仅是与古人的对话了。

表面上看,乡村控制是一个政治问题,但其背后却有着广泛的社会背景,探讨这个问题,必须进行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交相渗透。为了使唐宋乡村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化,作者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式,运用新理论和新方法,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有鉴别地利用了相关研究成果,在研究方法上也是有探索意义的。

以上是我对这本书的初步印象。屈指算来,谷更有从1996年读硕士到去年博士后出站,已经有8年的时间;从只会回答考卷上的试题,到能写出这样一本书,朱雷教授、林文勋教授付出了很多心血。谷更有从小失去了双亲,直到现在经济上还没有翻身,如果没有一种近乎固执的坚韧是很难走过来的。我原来经常批评他的固执,但看了这本书又觉得固执至少是他的一大特点;由于固执,作者在论述中有些钻牛角尖的地方,甚至有些生硬,但我不愿意再让他改动,因为这项研究的闪光点可能也在这些地方。再说,我们谁愿意看到年轻人一上手就成熟到圆滑的水平呢?

邢铁

2005年3月26日于太行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