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州正骨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四节 渝州正骨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孟和平、程家伟、赵汉华、彭天云、罗大万进入医院,为医院建设补充了新鲜血液。他们不懈努力,忘我工作,在前辈老中医的带领下,逐步掌握骨伤科技术,开展了手法复位、克氏针治疗肱骨骨折和股骨颈骨折,兼施内外固定,提升了难治性骨折的治愈率。这些正骨手法的发展,和小夹板、撬式架、克氏针的广泛应用,极大提升了中医骨科的治愈率,具有不开刀、费用低、痛苦小、愈合快的优点,解决了中医骨伤科的许多疑难课题,受到同道赞许。1980年,大坪医院骨科医生来院访问,参观复位过程。1985年,广泛开展各种骨折内固定术、肌腱断裂修复术、骨移植术等。这一时期,“渝州正骨诊疗术”实现了从闭合性骨折进展到开放性骨折,从单纯性骨折进展到多发性骨折,从四肢骨折进展到关节内骨折,从新鲜骨折进展到陈旧性骨折,从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进展到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类创伤的五大进展,而且在高能创伤的治疗中又实现了颅脑、胸外、腹外、泌尿、脊柱外科等五大领域方面的突破。医院24小时应诊,在骨折患者的抢救和治疗中做到了“保生命,保肢体,保功能”,赢得了渝州大地广大患者的信任和赞誉。这一时期是渝州正骨学术体系的迅速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