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州正骨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节 “渝州”之名的由来

重庆古称“巴”“渝”。先秦时期,巴国先后在枳(今重庆涪陵区)、江州(今重庆渝中区)、垫江(今重庆合川区)建都。周慎靓王五年,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前316),张仪带兵灭巴之后,屯兵江州,筑巴郡城(江州城),是为史载重庆建城之始。秦代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巴郡为其一。汉代时,巴郡称江州。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废郡,以渝水(嘉陵江古称)绕城,改楚州为渝州,治巴县。这是重庆简称渝的来历。唐高祖武德元年(618)为渝州,唐玄宗天宝初改南平郡,唐肃宗乾元初复为渝州。唐代延续渝州之称,为剑南道辖地。唐代李白《峨眉山月歌》云:“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北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下诏改渝州为恭州。南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正月,孝宗皇帝淳熙的皇子赵淳封为恭王,二月,即以藩王受禅登上帝位(即宋光宗),自是“双重喜庆”,因此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从此得名,迄今已有800多年了。

重庆地势由南北向长江河谷逐级降低,西北部和中部以丘陵、低山为主,东南部靠大巴山和武陵山两座大山脉,坡地较多,有“山城”之称。

清初发生的“湖广填四川”运动使重庆具有了悠久的移民历史和丰富的移民文化,奠定了近现代重庆社会的根基。

清代晚期,较场坝已经从原来的空地变成了街道密集的商业区域。而街道的名字也是以当时交易的杂货来命名,如木货街、磁器街、草药街、衣服街、鱼市街、小米市、石灰市、棉絮街……从这些众多的名目中可以看出商品交易的种类来。由此可以看出,当时较场口一带民间商业的繁盛状况。

储奇门,望文生义,寓有富足昌盛之意。古时,便有储备奇财宝货之意。昔日,城门外来自四川、云南、贵州的中药材商和山货商,往来于此,交易、囤积,贸易频繁。城门内集中了药材和山货的商号和客栈。这里也成了人们口中“包治百病”的一条街。

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将重庆定为“陪都”,曾为全国政治中心。重庆是中国西部重镇,古老、神奇、美丽、富饶,不仅以其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景秀物丰、人杰地灵著称于世,而且是我国著名的山城雾都。城市依山傍水,楼宇错落层叠,以其所独具魅力的“城在山中,山在水中”的山中城市风貌闻名遐迩。

1997年3月14日,八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决议,重庆市正式成为我国第四个直辖市。从重庆市被春秋巴国定为国都起,悠悠3000多年来,它一直是历代州、郡、府、县的治所,现在更是长江上游区域性的政治、经济、文化、卫生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