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州正骨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渝州正骨的形成

“渝州正骨诊疗术”起源于清末民初,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中医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医骨伤疗法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广大群众所信赖,而世代相传。

渝中向为重庆母城、首善之区,中医人才济济;储奇门地区历来为中药材集散地,中医、中药从业者众。清末民初,城区名医颇不乏人。特别是抗日战争期间,钟鹏、陈元庆、李霖春、冉雪峰、丁世荣、吴棹仙等著名中医大师和骨伤名家相继汇集于此,纷纷在渝开堂执业,时为全省全国瞩目。重庆地区中医药技术大为发展,是时,有“官办”重庆国医馆、国医院、陪都中医院,以及民间的济世堂等私立医社、医馆,悬壶济世,为民众解除病痛。其中,不乏承前启后,总结经验,著书立说,培育后继人才的仁人志士。

在他们感召下,蓝伯熙、傅荣章、郑世安、赵锦才、刘宏君、艾礼平、宋鸿飞等先后拜入师门,继承衣钵,并于抗战时期,在重庆主城区开办了“世安堂”“永庆堂”“熙卢”等中医骨伤医馆及药酒店。他们自幼习武、或承祖训、或拜师庭,在武、医、药等领域颇多造诣。代表性人物蓝伯熙师从陈元庆,深谙“峨眉内功”,获“武魁状元”称号,人称“南方大侠”,其拳械套路、骨伤科医术流传于川黔鄂等地。有徒孙方宗骅(中国气功科学研究会名誉理事)、周治如等百余人。开设“宣熙”制药厂,主炼“万宝还骨丹”,专治跌打损伤。先贤傅荣章,师从钟鹏、吴棹仙,其形意拳八卦拳得钟鹏真传,与“长江大侠”吕紫剑同门,在和平路设“永庆堂”,每逢初一、十五周济巴渝民众疾厄,鼎盛时共有4处联盟药店。郑世安老先生的“世安堂”也以伤科药剂出名,名贯江湖的跌打锭、损伤膏、化坚膏以及壮阳药酒,销量独冠渝州,在较场口掷银2 000大洋置四楼一底青砖洋房,开设中医药堂馆,传为佳话。赵锦才人称“北方大侠”,师从李霖春,不仅练就了一身好武艺,更是接骨疗伤高手,擅长燕青拳、螳螂拳,以三节棍、擒拿技巧为最,曾任重庆大学、重庆行辕三连、警察局保安大队国术教练,尤为世人津津乐道的是,当年其豢养华南虎,不仅显示了赵锦才的医馆用药真材实料,更为袍哥人家挣了门面。1949年“9.2火灾”将“国医伤科赵锦才”医馆化为灰烬,因畏放虎伤人,赵锦才含泪看着自己亲自豢养的华南虎在大火中活活丧命。这一批人擅长手法与练功,熔武功点穴与正骨手法于一炉,是渝州正骨流派的创建者。这一代人经历清末民初,感苍生之苦疾,主研习岐黄之志、怀仁人恻隐之心,欲为良医救万民,广投名师,求精学艺,足迹遍布天地南北,博采众家之长,注重医德,悬壶济世。他们在长期临床验证中,总结出一套独特的治疗方法,即“灵巧手法、动静固定、内外用药、导引练功”的渝州正骨四法。他们与家人开设的骨伤诊所和药酒店,门庭若市,应接不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