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健康百科丛书:脑卒中康复怎么办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章 正确认识脑卒中

一 脑卒中的危害

1.为什么说脑卒中是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

关键词:脑卒中 脑血管

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及经济负担重的特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每6个人中就有1个人可能罹患脑卒中,平均每28秒就有1人因脑卒中离世,目前已被列为全球第二、我国居民第一死亡病因。根据《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23》显示,脑卒中高危人群年轻化趋势明显,约有3/4患者不同程度丧失劳动力或生活不能自理,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巨大负担。因此,为加强公众对脑卒中的认识,世界卒中组织将每年的10月29日定为“世界卒中日”。

专家说

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房颤、吸烟、过量酒精摄入、不合理膳食、超重或肥胖、缺乏运动、心理因素等都可能是导致脑卒中的“幕后推手”。如何远离脑卒中?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出了“健康四大基石”的建议。

1.合理膳食 成年人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g,减少富含油脂和高糖的食物摄入,限量食用烹调油,每天饮水要充足。

2.适量运动 以大肌肉群参与的有氧耐力运动为主,如健走、慢跑、游泳、太极拳,运动量一般应达到中等强度。防止过度劳累、用力过猛。

3.戒烟限酒 戒除吸烟、过量饮酒等不良嗜好。

4.心理平衡 保持情绪平稳。

此外,还应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气候变化、避免久坐、防止过快改变体位、避免便秘、定期健康体检、发现问题及早诊治。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房颤等疾病的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危险因素,积极参与当地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的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干预等活动。

健康术语

脑卒中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由脑血管病变所致脑部血液循环障碍而引起的局限性或弥散性脑功能缺损的疾病,主要分为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等)及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脑卒中多突然起病,因病灶位置不同,可导致肢体瘫痪、语言障碍、吞咽困难、认知障碍、情绪障碍等不同的功能障碍。

(金冬梅)

2.为什么脑卒中后患者会出现很多功能障碍

关键词:功能障碍 卒中中心

大脑作为中枢神经系统,是人体的最高“司令部”。在大脑的精密指挥下,人体才得以完成感觉、运动、语言、思维、情绪等一系列活动。虽然正常成人的大脑重量仅占体重的2%~3%,但脑组织的耗氧量占全身耗氧量的20%~30%。大脑几乎没有能量储备,因此对缺血、缺氧格外敏感。血液供应完全中断6秒,即可出现意识丧失;完全中断5分钟,即可出现不可逆的损伤。

专家说

大脑不同部位的损害会产生不同的功能障碍

1.运动障碍 表现为肢体不能活动、活动困难,不能维持姿势或保持平衡等。

2.感觉障碍 表现为感觉减退、过敏或疼痛、麻木等感觉异常。

3.认知障碍 表现为记忆力、注意力、理解力、执行力等功能的下降。

4.言语障碍 表现为语言功能丧失、受损或构成言语的肌肉出现功能障碍。

5.吞咽障碍 表现为吞咽困难、流口水或饮水呛咳等。

6.尿便障碍 表现为大小便失禁或无法解出。

7.心肺功能障碍 表现为反复咳嗽、咳痰,活动后胸闷、气促等。

8.心理障碍 表现为脑卒中后抑郁、焦虑。

发生脑卒中后的处理措施

一旦发生脑卒中,需要将患者转运到具备脑卒中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接受规范救治。为解决目前公众对脑卒中识别率低、院前转运效率不高、院前及院内协作欠佳、院内绿色通道不畅等问题,使急性脑卒中患者得到高效、规范的救治,2011年原卫生部启动了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并成立了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积极组织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卒中中心建设,打造“区域卒中黄金一小时救治圈”,建立快速高效的急性期脑卒中救治模式,大大优化了急性脑卒中院内诊治流程。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需要康复团队、社区、患者自身和家庭配合完成。急性脑卒中院内诊治2周后应转入康复科或康复专科医院开展功能评估和康复;6个月后可转入社区医院或家庭继续康复治疗。

健康加油站

卒中中心是整合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介入、急诊、重症、康复、护理、医技等医疗资源,实现对脑卒中特别是急性期脑卒中进行高效、规范救治的相对独立的诊疗单元,是脑卒中救治的质量控制和组织管理模式。

(金冬梅)

3.为什么脑卒中后患者会出现很多并发症

关键词:并发症 功能康复

脑卒中并发症的产生与其引起的功能障碍息息相关。脑卒中患者多为高龄,部分器官已经开始发生退行性改变,功能恢复能力不如年轻患者。

专家说

长期卧床是产生并发症的主要原因

长期卧床会导致肌肉失用性萎缩、骨质疏松、肌力下降、关节挛缩,部分患者会出现肺功能下降、咳嗽力量减弱,使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出,造成坠积性肺炎。

长期卧床还会导致血流变慢、血液黏稠,增加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风险,甚至影响心脏收缩功能。

长期卧床可减少胃液的分泌,使胃排空时间延长,食欲缺乏,造成蛋白和碳水化合物吸收减少;加之胃肠蠕动减弱,引起排便困难;部分瘫痪患者因导尿次数多,尿路感染的概率增加。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导致软组织溃烂和坏死,形成压疮。

脑卒中后有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因长时间进食减少、蛋白质与能量摄入不足会导致难以纠正的营养不良及肌肉萎缩。吞咽障碍极易造成误吸,引起坠积性肺炎,加之长期卧床,易恶化成为重症肺炎,死亡率高,应尽早防治。

如何减少脑卒中并发症

卧床患者应注意正确的体位摆放,定时改变体位。鼓励患侧卧位,适当健侧卧位,少用半卧位及仰卧位,保持正确的坐姿,渐进性地进行体位转移训练。早期实施关节被动活动,防止肌肉失用性萎缩。

偏瘫患者应在病情稳定后尽快离床,借助器械进行站立、步行等康复训练,重视瘫痪肌肉的肌力训练,缓解肌肉痉挛,辅以相应肌肉的电刺激。

脑卒中后出现交流障碍的患者应在早期开始语言功能障碍的康复,适当增加语言康复训练强度。

吞咽障碍患者应尽早完成吞咽评估,并进行个性化的吞咽功能训练。存在营养不良或进食困难时,应给予患者营养支持。合并呼吸功能下降、肺内感染的患者,应加强床边的呼吸道管理和呼吸功能康复。

肩痛患者早期应避免用力牵拉,可给予适当的运动功能训练和物理治疗,肩关节半脱位的患者建议使用牢固的支撑装置防止恶化。

(金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