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 哪些人容易发生脑卒中
4.为什么房颤人群容易发生脑卒中
关键词:房颤 抗凝药物
当心脏发生房颤时,患者的心脏跳得很快、很乱,心房的肌肉各自为政、胡乱收缩,形不成合力,血液的流动就乱了,容易在心腔内形成血栓。一旦血栓脱落,就会顺着血液流到全身各处,其中到的最多的地方就是脑部血管,血栓堵住了脑血管会引起脑栓塞。
专家说
房颤患者如何预防脑卒中
对于房颤患者来说,罹患脑卒中的风险会增加,而抗凝治疗已被证明可以有效降低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因此,房颤患者根据病情需要最好进行积极的抗凝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这类抗凝药物不是大家熟悉的抗血小板药,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而是一种抗凝血的药物。房颤引发脑卒中的原理主要是由于血栓脱落堵塞脑血管,这和脑动脉硬化引起的脑血管内血栓形成机制不一样。因此,抗血栓的治疗方案也不一样。服用阿司匹林这些抗血小板药是不能有效防止房颤血栓形成的,这是很多患者的用药误区。
房颤患者常用的抗凝药有哪些
传统药物有华法林,能抑制多种凝血因子,价格便宜,在使用过程中可以监测药物作用,万一抗凝过度了还有相应的解救药物。然而,华法林容易受到食物和其他药物的影响,治疗的安全范围小,需要经常抽血监测,调整剂量,一不小心还容易引起出血。
这些年出了一些新型的口服抗凝药,如沙班类药物,利伐沙班、艾多沙班等,都是在凝血过程的不同环节起阻断作用的。这些“新药”的好处是代谢过程比较稳定,不需要总进行监测。所以,现在比较推荐使用新型抗凝药,缺点是价格要贵一些。
健康术语
房颤
房颤是心房颤动的简称,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据统计,我国30~85岁居民房颤患病率为0.77%,其中8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达30%以上。大约有20%的缺血性脑卒中是因为心脏问题而引发的,其中以房颤最为常见,房颤真可谓是老年人健康的“杀手”之一!
(燕晓翔)
5.为什么“三高”人群容易发生脑卒中
关键词:高血压 高血糖 高血脂
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俗称“三高”,是潜伏在生命中的隐形“杀手”,可单独存在,也可同时存在,三者都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专家说
高血压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调查发现,收缩压每升高10mmHg,脑卒中的相对发病风险可增加30%。高血压可引起脑血管动脉硬化,导致脑血管狭窄、闭塞或破裂出血。
糖尿病与脑卒中是“难兄难弟”
高血糖可进行性损坏血管,加速周身微小动脉的退变,导致动脉粥样斑块形成。此外,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血液黏稠度增高,同时凝血机制异常也会促进血栓形成。
高脂血症和脑卒中常合并存在
长期的高血脂会产生“血管垃圾”,这些“血管垃圾”如果不能及时代谢就会增加血管的负担,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增加了脑卒中发生的风险。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与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较大。
血压多少算达标
1.年龄大于80岁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应该控制在150/90mmHg以下。
2.普通高血压患者血压应控制在140/90mmHg以下。
3.伴有慢性肾脏病或2型糖尿病患者,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建议35岁以上人群每年应至少测量1次血压,有高血压和/或脑卒中家族史的人群应增加血压测量次数。
如何管理血糖
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应定期检测血糖,必要时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或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糖尿病控制目标:①推荐空腹血糖 4.4~7.0mmol/L,餐后血糖<10.0mmol/L;②对大多数非妊娠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合理的 HbA1c(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为<7.0%。
如何管理血脂
饮食治疗和改善生活方式是血脂异常治疗的基础措施。经过上述调整血脂仍不达标者,应首选他汀类药物治疗。
临床上根据个体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的危险程度,确定调脂治疗目标。对于ASCVD极高危者,他汀类药物治疗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目标值应<1.8mmol/L或降低≥50%;高危者LDL-C目标值应<2.6mmol/L或降低50%;中危和低危者LDL-C目标值应<3.4mmol/L。
(燕晓翔)
6.为什么吸烟人群容易发生脑卒中
关键词:吸烟 戒烟
虽然大家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并普遍认为吸烟是导致肺癌等疾病的元凶,但很多人却不清楚吸烟对脑血管的危害同样巨大。吸烟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吸烟量多、烟龄长的人,发生脑卒中的机会将大大提高。
专家说
为什么吸烟会与脑卒中紧密关联
烟草中含有一百多种有害物质,如尼古丁、焦油、一氧化碳等。当这些有害物质进入人体后,会促进血管里的红细胞积聚和白细胞沉积,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缓慢,当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脑血栓的发生。
此外,烟雾中含有较高浓度的一氧化碳,这种气体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生成碳氧血红蛋白,从而使红细胞失去携带氧气的功能,导致血液含氧量大大降低。缺氧及有害物质的作用可导致脑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加速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通俗地讲,长期吸烟可以让脑血管提前出现“老化”现象,并最终导致脑卒中的发生。
吸烟致脑卒中的危害有多大
有研究发现,吸烟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是从不吸烟者的3倍多,已戒烟者比吸烟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低,但比从不吸烟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高。吸烟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存在剂量-反应关系。每日吸烟<11支者,其相对危险度为1.46,但当每日吸烟40支以上时,其相对危险度达到5.66。此外有研究证实,被动吸烟同样是脑卒中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长期被动吸烟可使脑卒中发生的风险增加30%。
戒烟可以减少脑卒中的发生吗
戒烟可以降低脑卒中的发生风险,应积极促进吸烟者戒烟。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还没有一个安全的吸烟水平。研究显示:每天只吸1支烟,患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危险性仍较大,其危险是每天吸20支烟的一半左右。因此,对于心脑血管高危人群来说应该以戒烟为目标,而不仅仅是减少吸烟量。
采用综合性控烟措施对吸烟者进行干预,包括心理辅导、烟碱替代疗法、口服戒烟药物等。同时要注意不吸烟者应避免被动吸烟。在社区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主动吸烟与被动吸烟危害的认识。
(燕晓翔)
7.为什么缺乏运动的人群容易发生脑卒中
关键词:运动处方 主动运动
缺乏运动是城市人的“通病”,特别是中年人,而这却给健康埋下了隐患。研究显示,经常锻炼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较平时不经常锻炼者可降低 25%~30%。
专家说
为什么缺乏运动可增加脑卒中的发病风险
长期缺乏适当的体力运动会降低心肺功能,进而导致高血压及脑卒中的发病风险升高。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日常活动量的减少,人们在摄入过高热量后,由于缺少必要的体力支出,每天消耗的热量大大低于摄取的热量。这不仅导致身体发胖,还会使身体状况变得不健康或处于亚健康状态,如出现高血脂、高血糖等问题。
长期规律的体力活动可以提高认知功能,促进神经生长因子分泌,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提高机体对应激事件的自我保护能力;同时通过降低血压,减少糖尿病、肥胖的发生,而降低脑卒中的发病风险。
如何通过制订运动处方来降低脑卒中的发病风险
2013 年和 2018 年美国心脏病学会特别为加强身体活动推出了两版指南,指出增加身体活动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等40多种慢性疾病有益,防治效果等同于甚至优于药物疗效。
1.选择适合自己身体的活动来降低脑卒中的发生风险 建议老年人、脑卒中高危人群应在进行最大运动负荷检测后,由专业人士制订个体化运动处方,以进行合理的锻炼。建议健康成年人多从事有氧运动,如每周3或4次,每次持续约40分钟中等或以上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或其他有氧运动)。
2.推荐工作中保持“动静结合” 对于日常工作以静坐为主的人群,每静坐1小时站起来活动几分钟,包括每周规律运动者。
(燕晓翔)
8.为什么肥胖人群容易发生脑卒中
关键词:肥胖 体重指数 代谢紊乱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体重超重或肥胖的人群越来越多,尤其是很多孩子从小就是个小胖墩,这并不是一件好事,超重和肥胖会增加脑卒中的发病风险。研究显示,肥胖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是非肥胖者的2.2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升高和腹型肥胖均是脑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2018年一项研究分析发现,BMI每增加5个单位,发生脑卒中的风险就会增加110%。因此,建议成年人将BMI控制在18.5~23.9kg/m2范围内。
专家说
肥胖者容易发生脑卒中的原因
肥胖者多伴有内分泌代谢紊乱,血中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增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这些均易导致动脉硬化的发生。此外,肥胖者又容易患有糖尿病、冠心病和高血压等疾病,这些都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由此可见,我们需要重视肥胖的预防和管理,并通过控制饮食、增加运动量来减少肥胖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
国外一项研究发现,通过外科手术、体育锻炼、健康饮食的方式减轻体重的患者,可显著降低糖尿病、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发病率。
肥胖者如何科学减轻体重
超重和肥胖者可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饮食习惯、增加体力活动等措施来减轻体重。
1.控制饮食 肥胖问题不可轻视,尤其是年轻人肥胖,更应重视。一定要注意控制饮食,减少进食量及高脂肪饮食。坚持“素多荤少,多果蔬、少肉”的饮食原则,并注意多摄取五谷杂粮、薯类和各类新鲜蔬菜、水果。
2.适量运动 运动可以降低发生脑卒中的风险,肥胖者亦可以通过适当的体力运动来降低体重,促进脂质代谢,这有助于预防动脉硬化及脑卒中的发生。
3.控制“三高” 肥胖者很容易出现“三高”(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前文提到通过积极干预“三高”,可以显著降低脑卒中的发病风险。
健康术语
体重指数
临床上常用体重指数作为判断肥胖程度的简易指标,BMI=体重(kg)/身高的平方(m2 )。根据BMI将体重分为过轻、正常、超重、肥胖。
(燕晓翔)
9.为什么脑卒中人群呈现年轻化趋势
关键词:不良生活习惯 青年卒中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脑血管疾病似乎只与中老年人密切相关,而年轻人则不必为此担忧,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这种曾经的“老年病”在中国正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当代年轻人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且往往伴随着不良的生活习惯。据统计,有10%~15%的人在45岁之前就发生了脑卒中。
专家说
为什么年纪轻轻就得了脑卒中
年轻人因长时间的劳累、频繁地熬夜、吸烟、应酬过多、生活作息不规律,以及缺乏必要的体力运动等因素,易早早患上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这些都是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部分青年人往往会觉得自己年轻不可能患脑血管疾病,缺乏对自身健康的管理意识,甚至根本不重视身体已经发出的“警报”,久而久之,就会引起脑卒中的发生。
此外,有些青年卒中与早发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心脑血管畸形或先天发育异常、血管损伤(如血管夹层)、感染因素、滥用药物及口服避孕药等多因素密切相关。
青年卒中有哪些特点
1.发病群体以男性为主,多数为缺血性脑卒中,在18~44岁年龄段中,脑卒中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
2.超过半数的青年卒中患者具有脑血管疾病的传统危险因素,但往往对这些危险因素缺乏规范化治疗。
3.相较于中老年卒中患者,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在青年卒中患者的发病中起到了更重要作用。
4.有早发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家族史。
5.偏头痛、吸烟及口服避孕药是青年女性患缺血性脑卒中的三大危险因素。
青年人如何预防脑卒中
尽早发现先天性因素,同时对后天可控因素进行早期干预具有重要的意义。
1.通过自我筛查和定期体检,及早发现危险因素,及时干预。
2.摒弃不良生活方式。
3.重视并控制“三高”。出现异常及时就诊,并遵医嘱规律服药,定期进行复查。
4.对于女性,偏头痛者以及口服避孕药者需要重视脑卒中的预防。
5.倡导健康饮食,坚持适度的体育锻炼,保证充足的睡眠,并维持良好的心理与精神状态。
(燕晓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