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0-10-23 16:32:35
封面
版权信息
编委会
前言
社会学理论与方法
社会学研究的方向
记取历史教训 开展人口研究——回忆20世纪50年代人口学的一场论战
社会形态的两重划分与我国当前社会变革的实质
社会学的繁荣与发展:迈向中国化之路
稳评定量分析方法的比较
后现代视角和分析方法
实验市场中的价格预期
道德认知的默会维度——基于认知结构的分析
风险的民主化与科层制隐忧
对“价值无涉”方法论的检讨——兼及马克斯·韦伯的学术失误
门槛模型:一个社会学形式理论的建构与拓展
社会转型与发展
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三大转变
俄罗斯的社会转型——从浪漫回归现实
社会转型期的人民内部矛盾辨析
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国家、集体与农民关系的建构与演变
从日本“町内会”的走向看国家与社会关系演变的东亚路径
市场经济行为规范的道德两重性与精神文明建设
非稳定就业与劳动力市场分割——内地与香港的比较研究
组织忠诚的社会基础:劳动关系“嵌入性”及其作用条件
臧村“关系地权”的实践逻辑——一个地权研究分析框架的构建
乡村社会私人性闲暇兴起及其后果——基于多省份农村的田野调研与讨论
社会问题与治理
中年知识分子业余生活的调查
维护社会稳定的两个理论问题
社会性别、人口流动与艾滋病风险
上海村级经济发展趋势与对策建议
中国访民的理想型——立基于韦伯社会行动理论的本土解释
中国社会治理的转型及其逻辑
跨界治理:中国社会公共治理的战略选择
个体化赋权:特大城市中新“土——客”关系的调适路径
民族形象建构与双重弱势:城市中的维吾尔族流动人口——对“切糕事件”的社会学分析
污名化情境及其应对策略——流动人口的城市适应及其社区变迁的个案研究
贫困治理创新中的慈善信托研究——基于网络化治理的视角
家庭与社会政策
城市家庭的养老功能及其变化
离婚问题今析
老年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离婚风险的影响机制——中国的综合解释模型探讨
转型期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市场背景下我国福利企业发展分析——以上海市为例
我国关于儿童早期发展的家庭政策(1980—2008)——从“家庭支持”到“支持家庭”?
中国流浪儿童福利政策的绩效:基于流浪儿童视角的分析
“丁克”家庭:青年人的时尚?——一项国际比较研究
转型期的家庭代际情感与团结——基于对上海两类“啃老”家庭的比较
提升国家竞争潜力亟需变革家庭教养方式——基于上海市“90后”青少年成就动机的实证研究
美国家庭支持服务育儿模式之审视
青少年社会学
论中国儿童组织的社会功能——为庆祝中国少年先锋队40周年而作
青年研究在亚洲
儿童劳动教育与全面发展——纪念马克思逝世100周年
论青春期性教育的适合性原理
段镇少先队教育思想评述
当今世界青年研究的若干趋势
后发型现代化进程与民族性发展——新时代国民素质与青少年教育建构性演进之路的探讨
1992—2012:中国青少年的社会参与
青少年性行为“滞后释放”现象的实证解释
社区青年就业促进机制研究——上海市中心城区社区青年的生存与发展
日本“无欲世代”的群体画像和成因探析
青年网络集体行动的社会心理路径分析
社会转型时期的青年未来观研究——以对上海部分“80”“90”后的调查为例
城市青年的社会信心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居住方式对青少年健康的影响——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
针对自闭症谱系障碍患儿的音乐治疗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