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4-24 20:51:19
封面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文前
河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牧野论丛”编辑委员会
河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牧野论丛”总序
导言
一 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 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
第一章 列宁社会主义民主观的时代场景和思想来源
一 列宁社会主义民主观的时代场景
二 列宁社会主义民主观的思想来源
第二章 列宁社会主义民主观的初步形成(1893年春—1905年1月)
一 列宁社会主义民主观形成的主要原因
二 列宁社会主义民主观形成时期的主要内容
三 列宁社会主义民主观形成时期的特点分析
第三章 列宁社会主义民主观的发展(1905年1月—1917年10月)
一 列宁社会主义民主观发展的时代特点
二 俄国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民主观的主要内容(1905年1月—1914年7月)
三 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时期社会主义民主观的主要内容(1914年7月—1917年2月)
四 俄国二月革命社会主义民主观的主要内容(1917年2月—10月)
第四章 列宁社会主义民主观的实践(1917年10月—1922年12月)
一 列宁社会主义民主观实践的境况分析
二 理想中探索:十月革命胜利初期社会主义民主观的实践(1917年10月—1918年2月)
三 阐释和转向:国内战争时期社会主义民主观的实践(1918年2月—1920年11月)
四 调整和改革:和平建设和新经济政策时期社会主义民主观的实践(1920年11月—1922年12月)
第五章 列宁社会主义民主观的最后探索(1922年12月—1923年)
一 民主的理念探索:对社会主义认知的转变和重新布局
二 民主的体制探索:对党内体制和国家体制的双重构建
三 民主的道路探索:探求推进苏联社会主义民主的新形式
第六章 列宁社会主义民主观的当代价值
一 列宁社会主义民主发展体现的理论价值
二 列宁社会主义民主历史发展的当代反思
三 列宁社会主义民主观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