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4-27 16:24:11
封面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文前彩插
卷首叙诗
卷首语
第一编 史道:人类文明交往探源
一 人类文明交往的历史观念
二 人类文明交往史
三 人类文明交往的历史大视野
四 自然史与人类史的大历史思维方式
五 历史路标与历史评论
六 历史幽径和皱褶
七 追思威廉·H.麦克尼尔
八 冰心翻译的世界史著作
九 身体史(人体史)
十 史、文与人文之道
十一 历史交往中的耻感怯懦心态
十二 爱奇心、好奇心、乐奇心
十三 历史交往中的公道欣赏
十四 历史的人文精神
十五 文通史道
十六 历史是什么?
第二编 史道:明人类文明交往“自觉化”之道
一 从人类历史尺度与价值尺度审视文化文明问题
二 知物之明的历史视野
三 文明程度的视角
四 文化文明四家言
五 李约瑟的《文明的滴定》
六 阿富汗古文明的“二城”“二丘”文物遗存
七 古人类学中的诗意治学
八 1983—2009年斯里兰卡内战
九 “人类文明交往自觉观念”的自我解读
十 文明交往自觉与人类希望
十一 王国维的“中西学交往互动论”
十二 大历史观念与大文学观念
十三 读晚清女诗人张印的咏史诗
第三编 史道:明“学林老树”人生之道(上)
一 由“雜家”到“杂寿”
二 从“八秩”至“八百彭寿”
三 百岁学人小志
四 寿极学界老人周有光的世界历史眼光
五 “茶寿”老人杨敬年
六 乐而忘忧不忘勤的郑孝燮
七 吴良镛的文化自觉
八 朱践耳的曲史深处是孤独
九 “90后”诗人叶嘉莹的大雁情
十 有感于徐怀中89岁所作《牵风记》
十一 望到九十的语言学大师赵元任
十二 白寿彝九秩压岁巨著《中国通史》
十三 九秩学人,启我“九思”
十四 “百岁”后老学人申泮文的行为人范
十五 “九五”寿星南怀瑾
十六 历尽天年的养生讲座
十七 望过九秩的红学家冯其庸
十八 “坐八望九”的朴学守望老人吴林伯
十九 “三不老”学人夏书章
第四编 史道:明“学林老树”的人生之道(下)
一 田野白桦静悄悄,京隐松榆思沉沉
二 公木的诗意治学与为人之道
三 漂泊诗人洛夫
四 列夫·托尔斯泰对死亡问题的思索
五 倒看人生的作家伊尔莎·艾兴格
六 翁贝托·艾柯:“80后”辞世的意大利作家
七 歌德三吟《浪游者的夜歌》
八 君特·格拉斯生前的警告
九 关注人类文明交往的季塔连科
十 自杀的文人三例
十一 费特的唯美主义死亡观
十二 由《散步的人》之歌所想起的
十三 从“人走路不稳就要摔跤”的控制系统稳定性比喻谈起
十四 人老更应把人生看透
十五 老而乐天和老而进学之道
十六 月中有桂则明
十七 三岁之翁,百岁之童
十八 良师良言,“四得”养生度余年
十九 选择的人生
二十 诗意
第五编 关中学人治学之道
一 得天独厚、得地独宜的关中文明史脉
二 关中泾阳王征:学贯中西的通儒
三 泾阳先贤郭蒙泉的学道诗
四 冯从吾的《关学编》及其语录
五 三原学派创始人王恕
六 关西夫子杨爵
七 李柏的诗意治学
八 关学名家马理罹难于关中大地震
九 省过、求知、自养的朝邑大家李元春
十 爱国的关学名家牛兆濂
第六编 史道:一以贯多与多以养一的交往互动之道
一 议史一文: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
二 松榆斋一记:《文明交往散论·史记编》
三 中东史林一大问:中东研究的“九何”之问
四 忆史一瓢:孟郊的落第与民选
五 陶庵一梦:文史学人张岱之梦
六 波斯—伊斯兰文明一书:昂苏尔·玛阿里的《卡布斯书》
七 《掌文日书》一言:用历史说明宗教
八 人生一悟:面向太阳的审美自觉
九 未寄信函一封:送别研究生王军